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恽敬
释义 恽敬(1757—1817)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字子居,号简堂。乾隆举人,历官富阳、平阴、新喻、瑞金等县知县。为人矜尚名节,所至辄与上官忤,后因事被劾黜官,退而锐意为文。少为齐梁骈俪之作,稍长治古文,亦曾研经史,然说经非其所长,终以古文见称。与张惠言共创“阳湖派”。古文理论与“桐城派”大致同,而写作实践有别。文章尚气势,无“桐城派”拘谨枯淡之病。语言取法六经史汉,旁及诸子百家,有辞采。著有《言事》、《大云山房文稿》等。
恽敬(1757—1817)清学者。字子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举人。以教习官京师,后为富阳、平阴、新喻、瑞金等县知县,复擢南昌、吴城同知。自少读书能独申己见,不苟同于世俗因循之说。研究纵横、名、法、兵、农、阴阳家的著作,一归于经世致用。坚持历史发展进化的观点,提出“道因时适变”的命题,指出“夫礼、乐、刑、政,皆世异者也”(《三代因革论》)。承认必然性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认为圣人的意志不能决定制度的兴废,圣人的意志必须顺应时代与民心。认为井田之废,非鞅之罪,而是法之将行,圣人不能使之不行;法之将废,圣人不能使之不废。阐述了“因民之欲”(《三代因革论》),亦即顺应民心之需要的道理。重视对下层民众实情的考察,强调“察凡庶”、“赴时势”、“考通方”,与“诸儒博士”浮上层,尊圣贤、从古昔、信专门的方法相对立,实即指斥乾嘉汉学家们抱残守缺,专治一经之通病。批评朱熹理学和王守仁心学皆有缺陷,“朱子本出于禅而非禅,力求乎圣而未尽圣”(《姚江学案书后》),而王学就其本源而言,其良知学说与佛教所谓“净智妙圆,体自空寂”、“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等说法如出一辙,“不得不谓之禅”(同上)。有《大云山房文稿》。
恽敬(1757—1817)清散文家。字子居,又字顼旃,号简堂。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以教习官京师。历官富阳、新喻、瑞金知县,擢南昌、吴城同知,为人诬告,劾罢。在官素有廉名,而每与上官忤。少喜骈文,稍长弃去,治古文,与同里张惠言相契,共创阳湖派古文。其文“研精经训,深求史传,得力于韩非、李斯,近法家言,……虽气必雄厉,力必鼓努,思必精刻,然综核廉悍,高简有法,其熔炼淘洗之功用力甚久”(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著有《大云山房文稿》。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传》卷七二、《国朝先正事略》卷四三、吴德旋《恽子居先生行状》。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