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释义 纪传体史书的一部分。班固著《汉书》,将记载典章制度的各篇统名为志,其后史书多沿用之。也有作为史书名称的,如《三国志》、《华阳国志》、《通志》等。
中国古代哲学史和伦理学史用语。语出《论语》:“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博学而笃志”(《阳货》)。以“志”为心之所向,有趋向、期必之意。墨子提出“合其志功而观”(《墨子·鲁问》),以“志”表示人的思想动机,并用“天志”作为衡量万物的规矩和区分是非、善恶的标准。孟子“尚志”,以“志”为其重要的哲学概念:“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孟子·公孙丑上》)要求学者如“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那样“志于道”、“志于仁”。西汉董仲舒主张“重志”:“礼之所重者在其志”(《春秋繁露·玉杯》)。南宋陈淳则对“志”作了概括:“志者,心之所之。之犹向也,谓心之正面全面向那里去。”(《北溪字义》)明王守仁进一步发挥孟子的思想,视“志”为人的一切精神、言行的主宰,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