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御史大夫
释义

御史大夫官名。(1)秦始置,位仅次于左、右丞相,辅助丞相处理全国政务,权重而秩尊。西汉沿置,仍为丞相副贰,秩中二千石,与丞相对称“二府”,协调处理天下政务,而以监察、执法为主要职掌,为全国最高监察、执法长官,位上卿。主管图籍秘书档案、四方文书;百官奏议经上呈,皇帝诏命由其承转丞相下达执行;负责考课、监察、弹劾官吏,典掌刑狱,收捕、审讯有罪官吏等;或派员巡察地方,镇压事变,有时亦督兵出征。丞相缺位,常由之递补。因与皇帝关系亲近,有时权势在丞相之上,或尊称丞相。属官有两丞:一名御史丞,领御史三十员留御史府,受理百官事务;一名御史中丞,领侍御史十五员入侍宫中兰台,掌文书档案,收纳公卿奏事,监察百官,外督诸部刺史。武帝以后,章奏诏命之出纳转归尚书、中书,监察、弹劾之职权实移御史中丞,御史大夫职权逐渐旁落。成帝绥和元年(前8),改名大司空,列位三公,号称宰相,备位而已。哀帝建平二年(前5)复旧,元寿二年(前1)复改大司空。东汉称司空,参议朝政,职掌土木工程,不复领御史、掌监察。东汉末曹操罢三公,曾复置。三国吴置左、右御史大夫。魏、晋、南北朝不置,唯十六国汉、西秦、大夏等国置,位次丞相,名同汉制,实权仍归尚书。隋、唐、五代为御史台长官,专职监察弹劾百官,地位虽隆,职司同前朝御史中丞,非如秦汉副丞相之职。隋为从四品,唐初从三品,武宗会昌二年(842)升正三品。龙朔二年(662)改名大司宪,咸亨元年(670)复旧;光宅元年(684)改置左、右肃政大夫,神龙元年(705)改名左、右御史大夫;先天中复并为一员。中唐至五代,多为外官所带宪衔,正职常缺。北宋前期正员存而不除,多作从二品加官。元丰改制后罢检校加官,正员仍存,未尝除授。辽置为南面官,任用契丹贵族。西夏任用党项贵族,职位崇高,在皇帝左右谏诤参谋,后期常出任金国使臣。金亦置,为御史台长官。掌纠察朝仪、弹劾百官、审核官府公事、复查刑狱案件。金初正三品,世宗大定十二年(1172)升从二品。元置一至二员,世祖至元五年(1268)定为从二品,二十一年升从一品。江南、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亦置,品秩同内台。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左、右御史大夫为御史台长官,职任清要,从一品;明洪武十三年(1380)随台罢。后设都察院为御史府,复置御史大夫为长官,成祖复改御史府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为左、右都御史。(2)西汉初诸侯王国自置,位次丞相,掌督察官吏。景帝中元三年(前147)省。东汉末至南北朝诸王府所建王国或置,称帝后悉改司空。

御史大夫 

官名。秦代设置的监察官。其地位仅次于丞相。西汉时的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因此丞相、御史并称。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凡是军队和国家的大事,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也可以用御史大夫升任。御史大夫的俸禄是中二千石。由于御史和皇帝接近机会多,因此群臣奏章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到御史,再转给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以利用御史大夫督察或牵制丞相。

御史大夫 

汉时三公之一,为朝中最高的监察官,秦已置此官。西汉时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故丞相、御史并称,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也可由御史大夫升任。御史大夫之秩为中二千石。由于御史和皇帝亲近,故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西汉初诸王国也设此职,景帝中元三年(前147)时省去。御史大夫虽居副丞相之位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但仍偏重于执法或纠察,不仅可劾奏不法的大臣,而且还可奉诏收缚或审讯有罪的官吏。御史大夫属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绣衣御史等。御史中丞之秩为千石,其职掌是外督部刺史或守、令,在朝可举劾百官,又主管朝中或地方上某些有关刑狱之事,如武帝时御史中丞咸宣治主父偃及淮南王狱。侍狱史员十五人,秩为六百石。汉代所谓的御史,有时就是指侍御史。其职掌是举奏百官的非法和违失,也可奉诏逮捕和拷问有罪的官吏。绣衣御史不常置,其职务主要是奉命镇压人民的武装反抗活动。成帝绥和元年(前8),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并将其禄秩提高到丞相的标准,与丞相、大司马合称三公。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的官职,在战国之际,本属于国君的秘书性质的。外国的使臣来进献图书时,往往由国君的御史受理。国君宴会群臣时,也往往是“执法在前,御史在后”的(《史记·滑稽列传》)。两国的国君相会之际,御史也往往在旁记录(《史记·蔺相如列传》)。由于御史经常担任秘书工作,负责记录和接受、保管文件,于是便成了国君的耳目,其工作和职责带有监察性质。到了秦统一六国后,三公中的御史大夫的职责,仍是秘书兼监察性质,乃是沿袭战国时代的官制而发展起来的。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