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徐问
释义 徐问明诗文家、学者。字用中,号养斋。武进(今属江苏)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广平推官。累迁广东左布政使。嘉靖十一年(1532)拜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引疾归。嘉靖二十一年召为南京礼部侍郎,久之,迁尚书。复引疾归,卒于家。隆庆初追谥庄裕。居官四十年,清节自励,敝庐萧然。好学不倦,粹然深造。其诗文平正通达,而伤于浅易,惟五言律诗清高深稳。著有《山堂萃稿》,另著有《读书札记》。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二〇一、《明儒学案》卷五二。
徐问明学者。字用中,号养斋。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弘治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谥庄裕,赠太子少保。其学一本程朱,力黜王学。以太极为三才之理,认为“天体混沦,轻清积气……磨来磨去,物之出者,参差万变,巧历不能穷也。”(《读书札记》)提出“理只作个混沦的物事看,盖中有根柢相切近处,条理井然,故谓之理。在天则太极为根,元亨利贞,森然具备。在人则心为根,仁义礼智,咸有头绪”(同上)。以气释性,认为性“实不外乎气”,因而“理与工夫无二致”(同上),批评内敬而外慢和敬而不诚,提倡“静”的修养功夫。诋毁陆学有沉冥禅学之嫌,尤以《读书札记》第二策辟阳明之说,认为“王氏之学,本诸象山续余,至今眩惑人听,虽有高才,亦溺于此。借如所称‘致良知’一句,亦只是《大学》‘致知’二字,又上遗了格物工夫,则所致者或流于老、佛之空寂,而于事物全不相干。故其师友相承,率多夸大浮漫,而阔略于躬行之实力”(《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六》)。有《山堂草稿》、《读书札记》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