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律宗
释义

律宗 

中国佛教宗派。全称南山律宗。因创立者唐道宣住终南山,故名南山律宗,或南山宗,后此派盛行,简称律宗。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鉴真把律宗传入日本。
律宗亦称南山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唐道宣所创。以《律藏》为主要立论根据,故名。《律藏》有多部(派)解说。该宗着重宣传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等所译的古印度佛教昙无德部之《四分律》(即将六十卷之《律藏》分四部分),故亦称“四分律宗”。道宣以号召佛教徒明戒、守戒为宗旨,并在陕西终南山立戒坛,制定中国佛教的受戒法仪和戒坛定式。盛于唐宋,绵延至元而宗势不衰。逮明清两代,虽影响犹存,然大义已晦。唐天宝十三载(754),由鉴真传入日本。
律宗中国佛教派别。因着重研习、传持戒律而得名;又因其依据的乃是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故又名“四分律宗”;或特指由唐道宣开始的律学传承,因道宣曾住终南山,故又名“南山律宗”、“南山宗”。相传释迦牟尼在世时,为约束僧众行为,规范僧团生活秩序,曾规定许多戒条律例。第一次结集时,由优婆离诵出律藏。由于各个僧团的理解不尽一致,流传的戒律也有差异,遂成为佛教分裂、形成部派的内因之一。中国律典,初译介于三国时期。东晋道安制定“僧尼轨范”,为当时寺院普遍遵循。至南北朝,说一切有部的《十诵律》、法藏部的《四分律》、大众部的《摩诃僧祇律》、化地部的《五分律》以及上座部的《善见律毗婆沙》、犊子部的《律二十二明了论》等小乘律先后传入,属大乘戒的《菩萨戒本》、《优婆塞经》等,也多于在家居士中流行。中国僧尼普行小乘律,以《十诵》和《四分》两律传布最广。地论师在北朝长期担任各级僧官,即推行《四分律》。曾历任“僧都”、“国统”的慧光,撰《四分律疏》,定《羯磨戒本》,形成四分律学,被视为中国律宗之奠基者。慧光的律学门徒极多,其三传弟子智首,直接影响唐代律学,道宣即出其门下。道宣著《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以及《羯磨疏》、《戒本疏》等,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授戒仪式。他把佛教分为“化教”和“制教”:以戒、定、慧三学中的定慧二学为化教(用于教化),戒学为制教(用于禁制)。化教又分性空教(小乘)、相空教(说《般若经》等的大乘“浅”教)、唯识圆教(说唯识教义的大乘“深”教)。制教从对戒体看法不同分为三宗:实法宗(有部以色法为戒体)、假名宗(《成实论》以非色非心为戒体)、圆教宗(据唯识宗教义以心法为戒体)。道宣把本宗称为圆教宗,以阿赖耶识所藏种子为戒体,又分戒为止持、作持二门:“止持”即“诸恶莫做”之意,规定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二百八十四戒,并按犯戒内容分为若干类(“聚”);“作持”即“诸善奉行”之意,包括关于受戒、说戒、安居以及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认为《四分律》从形式上看属于小乘,但从内容上看当属大乘,从律文中找出例证,说教众生“自利利他”,共成佛道等。传道宣律宗的门徒很多,著疏也多,传承不绝。宋代允堪(?—1061)、元照(1048—1116)使该宗再兴。唐天宝十三载(754)鉴真把律宗传入日本。与道宣同出自慧光律系,并弘扬《四分律》学的,还有相州日光寺的法励。他曾参究《十诵律》,与智首的同学慧休合制《四分律疏》和《羯磨疏》,即用《成实论》所说,认为戒体是“无作”,故属“非色非心”的“不相应行法”。其学盛行于相州地区,故称“相部宗”。怀素亦弘《四分律》,并用玄奘新译《俱舍论》、《大毗婆沙论》等有部著作进行解释,认为戒体是“无表色”,故属于“色法”。撰有《四分律开宗记》、《新疏拾遗钞》等。因怀素住西太原寺之东塔,故称“东塔宗”。东塔、相部和南山,并称律宗三家。三家围绕“戒体”的性质,进行过反复争论。晚唐以后,东塔、相部衰微。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