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张湛
释义 张湛①东晋高平(治今山东金乡西北)人,字处度。官至中书侍郎、光禄勋。其思想倾向于玄学中的向秀、郭象一派,兼取何晏、王弼之说,并袭取佛教的教义,提出“至无者,故能为万变之宗主也”。并谓“谓之生者,则不无;无者,则不生。……则有何由而生?忽尔而自生。忽尔而自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不知所以生,生则本同于无”(《列子·天瑞篇注》)。以“无”为群生万变的根由。认为“生必由理,形必由生”,以“理”为群生万变的规律。宣称“理”无“生死”、“乐恶”、“爱憎”、“亲疏”、“逆顺”、“利害”(见《列子·黄帝篇注》),若违反自然之性,“封殖财货,树立权党,终身欣玩”(《列子·天瑞篇注》)而不知自悟,皆乖背“天理”之必然,亦与儒家名教不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现实“浊世”的不满与不安。知医能医。永嘉之乱避难江南时,得《列子》多卷,参校有无,始得全备。著有《列子注》、《养生要集》。②北魏敦煌渊泉(今甘肃安西东)人,字子然,一字仲玄。为河西著姓。先事北凉沮渠蒙逊,为兵部尚书。后入北魏,赐爵南浦男。深为司徒崔浩所识,常给其衣食,荐为中书侍郎,固辞。及浩被杀,乃闭门却扫,庆吊皆绝,屡征不赴,卒于家。
张湛东晋玄学家。字处度。高平(郡治在山东巨野南)人。东晋孝武帝时,曾任中书侍郎、光禄勋。崇老庄,解玄理。精通养生,《晋书·范宁传》曾记他劝范宁减损思虑,内视养生。哲学上继承了王弼“以无为本”的思想,也吸收了郭象一些“崇有论”的观点。认为“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列子注·序》),以论证“万有”以“无”为本。提出“不居知能之地,而无恶无好,无彼无此,则以无为心者也”(《列子·仲尼篇注》)。在生死问题上,认为“气散形朽”,人的生命作为个体,不能长久存在,承认现实世界的生成变化是一个“形气转续,代谢无间”的过程,具有无神论倾向。但又把这种气化论思想纳入其“生化之本,归之于无物”(《列子·周穆王篇注》)的“贵无”论中。由“生死气化”而主张一种“肆情纵欲”、及时行乐的腐朽人生观。认为“生者,一气之暂聚,一物之暂灵。暂聚者终散,暂灵者归虚,而好逸恶劳,物之常性”(《列子·杨朱篇注》)。“故当生之所乐者,厚味、美服、好色、音声而已耳。”(同上)反映出东晋门阀士族的腐败颓废。但反对《列子·杨朱》篇中“过逸”之言,强调“唯弃礼乐之失,不弃礼乐之用,礼乐故不可弃”(《列子·仲尼篇注》)。认为任自然之性与顺名教之礼可以兼顾,“尊卑长短,名当其分”(《列子·天瑞篇注》),“俯仰同俗,升降随物”(《列子·黄帝篇注》)。著作除《列子注》现存外,另外《养生要集》、《延年秘录》等,均佚。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