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庆历新政 |
释义 | 庆历新政又称范仲淹改革。宋仁宗时的一次政治革新。宋建国后,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农民土地,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景祐(公元1034年—1038年)以后,契丹渝盟,宋夏战争亦连年不断,官俸、岁币、军费剧增,国家财用日绌,官僚士大夫中不断有人提出革新主张。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九月,参知政事范仲淹等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条改革方案。谋以整顿官僚机构,加强宋朝统治力量。疏上,仁宋采纳并颁行全国,号称“新政”。但因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某些特权,遭到激烈反对。革新派范仲淹、富弼、余靖、尹洙、欧阳修、苏舜钦等被诬为朋党,遭到排挤。新政仅施行一年,即被废罢。 庆历新政宋初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日益激烈,贫富悬殊日益严重;澶渊之盟订立后,进贡契丹的钱帛使人民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庆历二年契丹渝盟,宋朝增加岁币,人民更难以支撑;景祐之后宋夏战争连年不断,军费开支年重一年。急剧尖锐的阶级矛盾,促使当政阶级中一些清廉和明智之士实行政治改革。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八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仁宗每召见,必令他们条奏当世政务。九月,范仲淹提出十条改革措施:(一)明黜陟,(二)抑侥幸,(三)精贡举,(四)择官长,(五)均公田,(六)厚农桑,(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十)重命令。疏上,都被仁宗所采纳,其中应书写成命令条例者,均统一成文,陆续颁行全国。此号称新政。但因新政严重地阻扼了大官僚大地主的特权,遭到强烈反对,不久即罢。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