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朱執信 |
释义 | 朱執信1885——1920原名大符,字執信,號墊伸,筆名縣解、去非、前進,原籍浙江蕭山,1885年 (清光緒十一年) 生於廣東番禺。幼年入私塾,後從母舅習數學。1902年就讀於廣州教忠學堂。1904年考入京師大學堂預科。1905年赴日本留學,入法政速成科。次年8月,參加中國同盟會,被選爲評議部評議員,爲《民報》撰文。1906年回國,先後在廣東高等學堂、法政學堂、方言學堂等校任教,以教員爲掩護,宣傳革命和策劃反清武裝鬥争。1910年與趙聲、倪映典等在廣州發動新軍起義,並赴順德一帶發動民軍響應。1911年4月,參加廣州起義,失敗後,出走香港。辛亥武昌起義時,在廣東發動民軍起義,後任廣東軍政總參議,兼負責編練軍隊,準備北伐。南北和議後,被委爲廣 (州) 陽 (江) 軍務處督辦和廣東審計院院長。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又赴日本,參加孫中山領導之討袁運動。1914年返粤,參與策劃反袁武裝鬥争和驅逐龍濟光之軍事活動。1916年隨孫中山在粤參加護法運動。1917年7月,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軍事聯絡等職。1919年在上海創辦《民國日報》副刊《星期評論》和《建設》雜誌,擔任編輯撰述工作。1920年9月21日,赴廣州策動虎門桂系軍隊反正,不意虎門守軍與東莞民軍發生衝突,被桂系軍閥槍殺。年35歲。著有《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並行》、《生存之價值》、《朱執信集》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