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屈突通 |
释义 | 屈突通(557—628)隋末唐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好武略,善骑射。仕隋为虎贲郎将,擢左武卫将军。为官刚正,时人语曰:“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大业中,破杨玄感有功,迁左骁卫大将军。授关内讨捕大使,袭破刘迦论起义军。炀帝游江都,使镇长安。李渊起兵,他拒守河东。后被擒而降,授兵部尚书,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数从秦王征伐,多有战功。武德四年(621),从秦王击败王世充,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入为工部尚书,出为洛州都督,旋卒。屈突通 557—628祖籍昌黎,后迁居长安。隋朝,通出仕为虎贲郎。隋文帝命通检查陇西牧帐簿,通查出他隐瞒了两万匹马。文帝大怒,监收太仆卿慕容悉达,还要将与此案有关的一千五百名官吏全部处死。通曰:“人命之重,死不复生。”谏文帝释放众官吏,帝不听,通连连叩头,表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解除那些人的死刑。文帝省悟,悉免慕容等人罪。 通弟屈突盖为长安令,也以方正闻名,时有歌谣云:“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大业中,通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通以功升左骁卫大将军。安定人刘迦论反,拥众十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先是按兵不动,且扬言准备撤兵,麻痹了敌人,侯其无备,遣精兵大破刘军,斩迦论及士卒万余。 李渊起兵时,通守河东,其部将桑显和战不利,有人劝通投降,通表示深受君恩,决心以死报国。通率军赶赴洛阳,李世民属将刘文静、窦琮等追及稠桑,琮令通子寿说降通,通大呼:“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并令左右射寿。此时通士卒无战心,通遂被擒。送至长安,李渊拜通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随秦王平薛仁杲,众将仁杲珍宝山积,纷纷争夺,独通一无所取。通随秦王征讨王世充,世充据洛阳,时通二子亦居洛阳,通向李渊表示,自己倍受帝恩,决不因私废公,遂置二子于不顾。世充平,通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几年后召为刑部尚书,改授工部尚书,建成之变发生,复通检校行台仆射,旋进封左光禄大夫。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配飨太宗庙。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