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两 |
释义 | 两①匹耦,即一对。凡为二数者,皆称两。《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②量词。用于布帛,指匹数。《左传·闵公二年》:“重锦三十两。”杜预注:“重锦,锦之热细者。以二丈双行,故曰两。三十两,三十匹也。”指一双,用于鞋类。《诗·齐风·南山》:“葛履五两。”孔颖达疏:“履必两只相配,故以两为一物。”用于重量单位。十钱为两,旧市制,十六两为一斤;新市制,十两为一斤。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两。《周礼·地官·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④指技能。《吕氏春秋·简选》:“晋文公造五两之士五乘。”高诱注:“两,技也;五技之人。”⑤事物对立的两面。春秋时史墨提出:“物生有两”(《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孔子提出“叩其两端”(《论语·子罕》),认为探求事物正反、起讫对立的两个方面,即可察知其实质,偏重于将其作为认识方法。《礼记·中庸》谓:“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则偏重于将其作为治国之道。北宋张载谓:“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自注:推行于一)。”(《正蒙·参两》)王安石谓:“道立于两”,“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焉”(《洪范传》)。对“物生有两”的对立发展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和发挥。 两指事物相互对立并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史墨)对曰:‘物生有两……体有左右,各有妃耦(配偶),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