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丞相
释义

丞相官名。(1)最高国务长官。战国秦始置,或一人,或分左、右。一说魏、赵、燕国亦置。掌辅弼国君管理本国军政要务。属官较少,具体事务由各级官吏分工负责。其封列侯者权位尤重。秦朝沿置,以御史大夫为副职,以相制约。西汉因秦制,职司日趋完备。初置一人,一度称相国,或分左、右,秩万石,金印紫绶。总领朝廷百官,军国政务无所不综,多由功臣出身列侯担任。自辟僚属,至武帝时属吏多达三百余人。置司直、长史、征事、掾、史、属等僚佐,设东、西、奏、集、议诸曹,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论议、征集租谷等庶务。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引侍中等参预谋议,以尚书掌受纳传达,形成参预决策的中朝体制,丞相作为外朝官首领,成为执行成命的行政长官。昭帝后更以大司马、大将军为中朝官首领,成帝则号丞相、大司马、大将军为三公,同称宰相,三分相权。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改司徒。东汉末曹操复丞相名自为之,集大权于一身。魏、晋、南北朝省置无常,或分左、右,或称大丞相,多用以位置权臣,皆一品,梁称十八班。凡任之者权位极重,独揽军政,令由己出,往往进位皇帝。间或用作赠官。实际负责政务的宰相,则多加其它职衔。隋代废。唐玄宗开元中曾改为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为尚书省长官,而非真宰相,从二品。南宋孝宗时,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正一品。辽南面朝官置为中书省长官,分左、右,非定制,无实权。金代分左、右,为尚书省长官,从一品,与平章政事并为宰相。蒙古诸帝所置掌刑政的大断事官(也可扎鲁忽赤),分治中原汉地的断事官及燕京行尚书省长官亦有此称。其主管宣发号令和内外闻奏诸事的必阇赤长,称中书丞相。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置为中书省长官,总领百官,位次中书令,旋分左、右。其后,尚书省亦置。员额皆不定,省置亦无常。武宗至大四年(1311)后,定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设左、右丞相各一人,正一品。左丞相或置或省。各行中书省(行尚书省)亦设为长官,但不常置。明初亦以左、右丞相为中书省长官,正一品,洪武十三年(1380)随中书省废。(2)太平天囯朝上职官之一,代表官阶,非宰辅之职。金田起义后,置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设正丞相、又正丞相、副丞相、又副丞相,地位仅次于王、侯。奉命出征,独挡一面,统领数军,总制以下均听指挥。其初,又设东、西、南、北四殿丞相,在各王处听使,后废。有战功者封平胡丞相,但不给印绶。又有恩赏丞相,系朝官加衔或一时赐授。其余皆称殿前丞相,不得与六官丞相并列。(3)唐宋以后用作宰相的通称。

丞相 

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属于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皇帝每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守、相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丞相之秩为万石,月俸之谷三百五十斛,钱六万。属官有长史二人,为丞相的助手。另有少史、征事等。又设西曹、东曹、奏曹、集曹、议曹等机构,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谋议、征集租谷等事。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又置司直,专司刺举百官不法者,从而加强了丞相的监察职能。西汉初为相者多为开国功臣,位尊职重,敢于直言进谏,武帝时,擢用公孙弘为相,开以后布衣登于相位的先例。随着君主集权加强,武帝重用者为内廷近臣,对丞相不甚信任,其在位者如薜泽、赵周、庄青翟、石庆、田千秋等人,皆谨小慎微,庸碌无能。武帝末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从此到西汉末,大司马权势在丞相之上,而大司马多由外戚充任,西汉晚期,丞相职权为内朝所取,已无所作为,如韦玄成、匡衡等,在君主和权贵面前,阿意曲从,以保持其禄位而已。成帝时,何武以丞相一个难以处理烦多的政事为理由,建议立三公制。于是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这是旨在分散丞相权力的一项措施。丞相、御史被分割为三,三公实际上是三个宰辅。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

丞相 

官名。是古代中央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如魏冉、吕不韦等都曾担任过这个职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只设左、右丞相。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