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官制 |
释义 | 爵制/秩品/三公/九卿/卿监/三省六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政事堂/六部/内阁/御史台/翰林院/枢密院/谏院/太学/国子监/行台/都督/先秦俸禄/先秦会盟/先秦朝聘/小臣/宰/卿士/士/相邦/司寇/尹/令尹/三有事/史/师/尉/中外朝/南北军/八校尉/卫士/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太常/少府/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执金吾/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仆射/中常侍/郎/博士/司隶校尉/刺史/亭/啬夫/西域都护/西域长史/州郡县掾属/军府僚佐/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北周六官/总管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转运使/宣抚使/招讨使/经略使/支度使/度支使/安抚使/盐铁使/观军容使/枢密使/监军/殿前都点检/萨宝府/官、职、差遣/馆、阁职/参知政事/审官院/制置三司条例司/监司/三衙/吏部四选/流内铨/户部左右曹/斡鲁朵/行中书省/帝师/宣政院/大司农司/通政院/四等人制/申明亭/都察院/五军都督府/大理寺/通政使司/都、布、按三司/行都指挥使司/考察/明代宦官/厂卫/府州县学/科道/总督/巡抚/秘密立储/奏折制度/上谕/内三院/南书房/军机处/理藩院/内务府/议政王大臣会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博学鸿儒/驻藏大臣/太平天国官制/太平天国印书 官制元昊为了适应政治发展的要求,在建国前后,仿照宋朝建立汉官制与党项官并列。汉官制“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宋史·夏国传》)。“‘中书’,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属有侍郎、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舍人、司谏等官;‘枢密’,掌军国兵防边备,与中书对持文武工柄,属有枢密,同知、副使、佥书、承制等官;‘三司’,总国计,应贡赋之入,属有正使、副使、盐铁使、度支使等官;‘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属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殿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开封府’,掌尹正畿甸之事,属有六曹(按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左右军巡使、判官、左右厢公事干当等官;‘翊卫司’,司统制训练,藩卫、戍守及侍卫、扈从诸事,官有马步都指挥、副都指挥及诸卫上将军、大将军之号;‘官计司’,司文武职事员阙,注籍应选;‘受纳司’,司仓庾贮积及给受等事;‘农田司’,司仓储委积,平粜利农,属有司农卿、少卿、丞、主簿等官;‘群牧司’,司内外九牧国马,属有制置使、副使、都监等官;‘飞龙苑(院)’,专防护宫城,警捕盗贼,以武干亲信者为之,或以内臣充职;‘磨勘司’,司选叙、磨勘、资任、考课;‘文思院’,掌造金银犀玉,金彩素绘,以供舆辇册宝之用”(《西事书事》)。1039年增设尚书令,其执掌是总理庶务“考百官庶府之事而会决之。”“又改宋二十四司为十六司,分理六曹(按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西夏书事》)。谅祚时汉官中又增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等官。汉官制中的官员由蕃、汉人担任。而党项官职只授给蕃人(主要是党项人)。有宁令、谟宁令、丁卢、素赍(ji)、祖儒、吕则、枢铭等官称。谅祚时,又增加“昂聂、昂星、谟箇、阿尼、芭良、鼎立、春约、映吴、祝能、广乐、丁弩诸号。宋代文献中也记有一些蕃官称号,具体执掌不清。
官制元朝中央政府统治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组成。中书省领六部,掌管全国政务,枢密院职掌兵,御史台掌督察。此外,忽必烈曾于至元三年(1266)设制国用使司,总理全国财政,以后一度成为与省、台、院并立的最重要的国务机构之一。七年,罢制国用使司,立尚书省,统管六部,并改天下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中书省建置虽仍保留,但实际上已改由尚书省总领国政。九年,罢尚书省,以其职权归并中书省。至元后期和武宗至大年间,元廷又两次立尚书省,分别历时五年、三年,以理财为施政中心。主持全国释放及吐蕃地区军民之政的宣政院,由于职掌特殊,自成系统。蒙古国初期,即置札鲁忽赤治天下刑政。随着元朝国家机器的完备,设大宗正府为札鲁忽赤官署,主要治理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目人的刑名等公事,时而兼管汉人刑狱。在宗教、文化方面,元代比较独特的中央机构还有管理也里可温的崇福司、掌回回历法的回回司天监、蒙古斡林院及其所属蒙古国子监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在忽必烈即位之初,为十路宣抚司;同时,他又委派重臣以都省官“行某处省事”系衔,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简称行省。至元后期,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除“腹里”(河北、山东、山西)直隶于中书省,吐蕃由宣政院辖理外,所置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等行省。在距离省治较偏远地区,分道设宣慰司,处理该地军民事务。御史台在地方也设有分设机构,即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简称南台)和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简称西台)。中台和行台下各设若干道肃政廉访司,定期检查各种案卷帐目,监督纠劾各级官吏。为征伐或镇抚的需要,枢密院有时也在有关地区设置行枢密院。行省以下的行政机构,分别为路、府、州、县。路治所在城镇,并设有一个或几个录事司,管理城区居民。元政府在许多中央机构、行省以下的大部分地方行政机构和许多管军机构中都设立达鲁花赤一职,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以此保障蒙古贵族对全国行政、军事系统实施严密监控和最后裁决的权力。路、府、州除蒙古人任此职外,又以汉人为总管、知府、知州,以色目人为同知,使其互相牵制,以利于民族防范和阶级统治。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