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东汉与西域的关系 |
释义 | 东汉与西域的关系西汉末年,西域分为五十五国。王莽时期,贬其王号,降之为侯,西域各国王与王莽政权的关系一度紧张,匈奴势力乘机侵入。莎车在塔里木盆地西端,距匈奴较远。莎车王康,其父名延,曾在长安为质子,受汉影响较大。莎车王康在其父影响下,一心向汉,联合其它国家,抵抗匈奴,并救护了原西域都护的吏卒及家属一千多人。建武五年(29年),莎车王康檄书河西,询问中原情况,表示愿意臣服,河西大将军窦融承制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国皆属之。其后康死,其弟贤代立。建武十四年,莎车王贤与鄯善王安遣使贡献,西域始通。建武十七年,贤复遣使,请派都护,光武赐西域都护印绶。旋悔,诏书追还,更赐以汉大将军印绶,贤由是始恨,逐渐骄横,重求赋税,攻掠诸国。为此,车师、鄯善等十八国,于建武二十一年遣子入侍,复请派都护,光武复又拒绝。其后贤益横暴,各国先后投降匈奴。明帝时,汉开始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永平十六年(73),窦固、耿忠出酒泉塞,入伊吾卢(今新疆哈密西),设置宜禾都尉,进行屯田。第二年,又进军车师(今吐鲁番、吉木萨尔一带),设西域都护,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为统辖西域的最高长官。又置戍、已校尉,分驻车师前、后部,掌屯田事务,并防卫匈奴。窦固并派假司马班超率吏士三十六人与南道诸国联系。班超到达鄯善、于阗、疏勒诸国,杀掉匈奴使者,控制南道。当时,匈奴与北道的焉耆、龟兹等国,攻杀西域都护陈睦和已校尉关宠,赶走戍校尉耿恭,又东向攻占伊吾卢,控制北道。朝廷决定召回班超,放弃南道。可是南道各国害怕匈奴报复,苦留班超。班超决心留西域,反击匈奴。他首先用疏勒兵击败为匈奴所控制的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和莎车,全部控制了南道,又以南道各国之卒,击退了大月氏贵霜王国的七万人入侵。和帝永元三年(91),北道的龟兹降于班超,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驻守龟兹。至永元六年,班超又控制了焉耆。至此,西域五十余国又摆脱了匈奴的奴役,归属于汉都护统辖。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西经条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诸国,至安息西界(今波斯湾)而还。甘英是继张骞副使之后到达西亚的使节,为打通欧、亚交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后,班超东归,继任的都护任尚与西域各国失和,受诸国攻击。接着,陇西羌人与东汉发生战争,陇道断绝。至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朝廷又遣班超之子班勇率兵西出,迎接都护段禧及屯田卒东归。残存的北匈奴又乘机占领伊吾,寇掠河西,杀害出屯伊吾的敦煌长史索班。延光二年(123),朝廷派班勇为西域长史,出屯柳中(今新疆鄯善西南)。班勇进驻西域,陆续肃清了残存的匈奴势力,再次打通了西域道路,保障了河西边塞。此后,东汉不再设西域都护,而以西域长史代行都护之职。至汉末,此职成为为凉州刺史的属官,西域也就成了凉州的辖区。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