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孝文帝迁都 |
释义 | 孝文帝迁都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的事件。随着道武帝、太武帝对外战争的胜利,偏在北边的平城已不便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其次,柔然部族屡次入塞南犯,直接威胁平城的安全,而且,平城一带所产粮食供不应求,又经常发生自然灾害,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洛阳自周、东汉至魏晋一直为京城所在,又是文化中心,自然条件又优越,孝文帝又想进一步推行汉化,所以,他决定迁都洛阳。在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后,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以伐齐为名义,率二十万大军南下,秋天,到达洛阳,孝文帝宣布迁都洛阳。并命令司空穆亮、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三人负责营建洛阳宫室。十八年,留守在平城的六宫和文武百官也都迁到洛阳。十九年,下诏规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魏书·高祖孝文帝纪》)。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北魏政权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而且,迁都洛阳使孝文帝远离了鲜卑贵族保守势力强大的平城地区,为此后的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创造了前提条件。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