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太极图说
释义
《太极图说》北宋周敦颐著。全文仅二百五十余字。是对所绘的“太极图”的说明。此图乃他利用道士的修炼之图,改为天地万物生成的图式。认为有象有形的二气五行和万物,都出于原始的、绝对的实体“太极”,而“太极”就是无形无象的“无极”,由它产生出阴阳五行和宇宙间万事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是一种“有生于无”的客观唯心主义。后南宋朱熹作《太极图说解》加以发挥,遂成为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今传《太极图说》为朱熹整理,他认为文首“自无极而太极”一句,应为“无极而太极”。明代编入《周濂溪集》,清代编入《周子全书》。另有清刻本《太极图集解》。
太极图

太极图说书名。亦名《太极图·易说》。北宋周敦颐撰。凡二百五十余字。系对《太极图》所作之解说,故名 。提出“无极而太极”,太极而阴阳,阴阳而五行、四时,以至“化生万物”之宇宙生成结构层次,皆在说明“无极”为宇宙之本原,深受道家“有生于无”思想的影响。因对“无极而太极”解释之不同,遂有朱陆之辩。朱熹谓“无极”即是“无形”,“太极”即是“有理”,周子之意,在说明“太极”是“无形状、无方所”,此为周子所独创;陆九渊谓“无极而太极”,即“有生于无”之“老氏宗旨”,力辩非周子所作(《宋元学案》卷十二)。后世学者对此众说纷纭,但追源溯流,仍不出朱陆两家。实则是书为作者杂采儒家《易》说和道家思想发挥而成。其范畴来自《周易》和《参同契》,其图源于五代末道士陈抟之《先天图》,其说则脱胎于《道藏》中《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太极先天之图》之说明,故属儒、道合流之作。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