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天官 |
释义 | 《天官》《尉缭子》篇名。由“黄帝刑德”入手,着力讨论了“天官时日”与“人事”的关系。认为黄帝以刑伐之,以德守之,皆为人事。所称“先神先鬼,先稽我智”,虽谓之“天官”,实亦“人事”。重人事,是贯通《尉缭子》全书的主导倾向。 天官①官署名。(1)西魏、北周天官府简称。(2)吏部别称。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至中宗神龙元年(705)由吏部改为此名。后代沿称吏部或其首长。(3)太平天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定名,吏部即称天官。②官名。(1)一说为商代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的合称。(2)《周礼》分设六官,以冢宰为天官,为百官之长。(3)太平天囯吏部正、又正、副、又副等官的统称。(4)太平天囯朝内官天官正丞相、天官又正丞相、天官副丞相、天官又副丞相等官的称呼。又,女官中朝内官所设天官正、副丞相亦作此称。③泛指百官,即天子之官。《后汉书·班固传》:“百官小吏曰天官。”④指人的耳、目、口、鼻、形(体)等感觉器官。荀子认为人的认识开始于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荀子·正名》:“然而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薄其类,然后可也。”又认为不同的感官之功能各有专职,不能互相代替。《荀子·天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天官战国荀子用语。指耳、目、鼻、口、形体等感觉器官。《荀子·天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认为认识首先要“缘天官”,通过感官和外界事物接触。人的视、听、嗅、味、触等感觉器官的职能不能互相代替和借用。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