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墨、笔、砚
释义

墨、笔、砚 

墨的制造技术,唐初由内地传入吐蕃。晚唐,制墨技术又有很大提高。易水人李超与其子廷珪逃亡到歙州,以其地多美松因留居,以制墨成名。李廷珪以松烟制成的名墨,至能削木,久浸水中不坏,可见技艺之精。

关于制笔技术,唐初已传入边疆民族和国外。宣城的紫毫笔最为精巧。陆龟蒙说:“宣毫利若风”。白居易在《新乐府·紫毫笔》中写道“紫毫笔尖如锥兮利若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这种紫毫笔是精选兔毛制成的贡品,制作十分精致。有些地区因缺乏狐兔,用鹿毛、野狸毛乃至鸡毛制笔,与兔毛的功用相同,可见制笔技术的水平。

关于砚的制作,最有名的是《唐国史补》所说的“端溪紫石砚”,通称“端砚”,产于岭南的端州(今肇庆市),李贺曾以“踏天磨刀割紫云”来形容端州石工的采石制砚。唐代歙州的龙尾石砚也负盛名。端砚和龙尾砚制作都很精巧,为当时和后代所珍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