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坊 |
释义 | 坊①隋唐两京及州县郭城内住宅区。隋唐袭汉以来里市分离之制,隋初称里为坊,炀帝时一度称里,唐复称为坊。每坊四周有高大夯土围墙和门,为城中最基层的管理单位。每坊皆有名称,设坊正,掌坊门管钥及坊内督查之事。晨夕启闭坊门,执行夜禁。一般居民仅许从坊门出入,除官五品以上或“坊内三绝”无处开门者外,不得于坊墙开门。隋大兴城有一百零八坊,呈长方形,大小不一,除四坊于东西开二门外,余皆四面开门,内联坊门为宽敞之十字街巷,隔为十余区,巷内有曲。坊间遍布王宅、官衙、寺观、宗室庙。唐改名长安城,共有一百十四坊,实为一百零八坊。洛阳城内一百零三坊,各广三百步,内开十字街,直趋四门。唐后期,坊内出现店铺和夜市,市坊分离之制逐渐破坏,至宋为坊厢制所代。参见“市”。②店铺。如茶坊。③官署名称。隋太子宫署有左右坊、内坊、典书坊、典经坊等,唐有太子左右春坊等。④明清里甲制。城中居民每一百一十户编为坊,选十户为坊长,轮流值年。其余百户,每十户编为一甲。 坊亦称作坊。即工场,如车坊、弩坊、织锦坊、纸坊、染坊。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