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黎元洪 | |||||||||||||||||||||||||||||||||||||||||||||||||||||||||||||||||||||||||||||||||||||||||||||
释义 | 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黄陂人 黎元洪1864—1928清末将领,民国总统。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光绪九年(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服役海军。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战中,所乘战舰被击沉,飘流海上,在大连得救,投署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狮子台等处炮台任总教习。1896年随张到湖北,任炮台监制、护军后营帮带。1898至1899年,两次赴日考察军火生产、陆军教育。回国后任护军马队一营管带。1901年第三次赴日本参观大操演习。1904年任护军前锋一、二、三、四营帮带。次年张之洞改编湖北新军,黎任第三协统领兼护第二镇统制。1906年任二十一混成协统领,在参加清政府的彰德秋操中,军容颇盛。宣统二年(1910年)任湖北讲武堂会办。对士兵比较宽厚,军声较好。但对革命活动持反对态度,曾多次出兵镇压暴动饥民。武昌起义爆发,当晚,曾亲手杀死起义士兵,并走避至黄土坡僚属家。时革命群龙无首,将其寻出,拥立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他见事有可为,便排挤革命派,集军政府大权于一身。1912年以首义都督而被推为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不久,组织民社,自任理事长,形成帮派势力,一步步投靠袁世凯,打击革命派,镇压“群英会”暴动,杀害张振武等。1913年积极助袁绞杀“二次革命”。是年底,调赴北京,住中南海瀛台,并与袁结成姻亲。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篡改约法,设参政院,他兼任参政院院长。1915年被册封为武义亲王,辞而不受,对袁的帝制持不合作态度。袁死后,继任大总统,宣布遵行临时约法,召集国会。但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不和,形成“府院之争”。1917年因对德宣战案,双方公开冲突,他于5月免段国务总理之职。张勋以调解为名,率兵进京,段利用张勋驱黎,张勋演出复辟丑剧。黎逃往日本使馆,在段祺瑞击溃张勋后,黎辞大总统。1920年又重新出任总统。1923年在曹锟等逼迫之下下台,东渡日本养病。在职期间,搜刮大量财富,曾在中兴煤矿投资六十万元,还创办过一些工厂,并在武昌油坊岭等地购有大量地产。1928年死于天津,葬于武昌卓刀泉。其文电等辑为《黎大总统政书》。 黎元洪
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1864年(清同治三年) 生。1883年入北洋水師學堂,1888年畢業後,派赴德國留學,返國後被派入海軍服役,曾任鎮遠艦炮弁,廣甲艦管帶。1895年參加中日甲午黄海之戰,艦被擊沉而去職。1904年應張之洞之招,至南京監修江寧炮臺。旋隨張至湖北,任湖北護軍馬隊隊官、前鋒營統帶、新軍第二鎮協統、暫编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兼管長江艦隊暨馬炮工輜各隊事務,加陸軍協都統銜,並提調兵工鋼藥兩廠,監督武中學堂,會辦陸軍特别學堂,統“楚”字兵船六隻,“湖”字雷艇四隻。1911年武昌起義時,被舉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大都督兼總司令。後復由各省代表舉為中央大都督海陸軍大元帥。1912年1月,當選為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仍兼鄂軍大都督; 同月任民社黨理事長; 3月任中国同盟會協理,辭大元帥職;4月兼领北京政府参谋总长事; 5月任共和黨理事長; 9月授陸軍上將。1913年4月,任進步黨理事長; 6月兼領江西都督; 10月被選爲正式副總統; 12月赴北京,辭鄂督兼職; 同月脱離進步黨。1914年5月,任參政院院長。1915年帝制議起,辭參議院職; 12月被袁世凱封為武義親王。1916年6月袁死後,繼任大總統。1917年7月,張勳復辟時去職,居天津,任中美實業公司董事長。1922年6月,受直系軍閥支持,復任大總統。1923年6月離職,回天津作寓公。晚年曾任中興煤礦董事長。並投资永利化學公司、久大精鹽公司、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面粉、紡織等業,以及湖北石膏公司等。1928年6月3日逝世於天津。終年64歲。遺著有《黎副總統政書》。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