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周武帝定三教 |
释义 | 周武帝定三教北周武帝宇文邕裁定儒、道、佛三教先后次序的事件。在南北朝,儒、道、佛三教间的矛盾尖锐。在北期,儒道攻佛的理由之一是华夷之辨,这就直接影响非汉族的皇帝,因之,北朝的宗教斗争含有政治意义,斗争表现的形式比南朝更加剧烈,发生许多帝王干预宗教的事件,相继有北魏太武帝灭佛兴道、北齐文宣帝兴道灭佛和北周武帝毁佛废道。周武帝宇文邕一向崇儒,反对佛教,折衷道教。在位期间,他先后七次召集儒生、百官、和尚、道士一起辩论三教的优劣。例如,天和三年(568),周武帝登大极殿,向百官、和尚、道士等宣讲《礼记》,显示儒学的特殊地位,四年,召集百官、儒生、道士二千多人举行大会,名儒沈重代表诸儒宣扬儒学。经过多次辩论之后,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亲自裁定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周武帝定三教是北朝宗教斗争激烈的结果,裁定的结果表明了儒学在政权中的主导思想地位。崇儒恶佛的周武帝让百官、和尚、道士、儒生相互辩论三教优劣,虽然只是故作姿态、走形式而已,但是,他通过和缓的手段(而不是象太武帝那样采取残杀的手段)来解决宗教争端,毕竟是其英明之处。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