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陽翰笙
释义

陽翰笙1902——

原名歐陽繼修,筆名華漢、林箐、寒生、楊劍秀等,四川高縣人,1902年 (清光緒二十八年) 生。二十年代初,入成都省立第一中學,參與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先後擔任中共上海大學支部書記和上海閘北區委書記。1926年初赴廣州,任黄埔軍校政治教官、政治部秘書和中共黄埔軍校入伍生部總支書記。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赴武漢,先後在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四軍作政治工作。八一南昌起義時,是起義軍第二十四師黨代表,以後協助郭沫若組成起義軍總政治部,擔任秘書長。起義失敗後,出走香港; 同年底,轉赴上海。1928年春,入創造社工作。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發起、籌備人之一。1930年冬,任“左聯”黨團書記。1933年任中共中央文委書記和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黨團書記。1933年入藝華影業公司,與田漢主持編劇委員會。1935年2月,被捕入獄。抗日戰争爆發後,獲釋。1937年9月,赴武漢,參與成立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並爲領導成員之一。1938年3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主任秘書。1940年第三廳改組為文化工作委員會,任副主任委員,後又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編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初回上海,組織聯華影藝社和昆侖影業公司,任昆侖公司編導委員會主任。1948年夏赴北京。1949年7月,參與籌備並參加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會主席團成員,中華全國電影工作者協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兼機關黨組書記,總理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黨組書記和副會長,並為第一、二届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届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秘書長、副主席和黨組書記。著有《十姑的悲愁》、《活力》、《深入》、《轉變》、《復興》、《義勇軍》、《鐵板紅淚錄》、《逃亡》、《生死同心》、《新娘子》、《李秀成之死》、《八百壯士》、《天國春秋》、《三毛流浪記》、《三人行》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