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阮㬘仙 |
释义 | 阮㬘仙1897——1935名熙朝,字瑞宗,别號晁曦,廣東河源人,1897年 (清光緒二十三年) 生。幼年在本村道南初級小學學習,畢業後入河源縣三江高等小學。1918年秋,考入廣州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學習。五四運動後,與周其鑒等組織廣州市中等以上學生聯合會,任執行委員會委員。1920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春,加入廣州共產主義小組,爲中共早期黨員。1922年甲種工業學校畢業,在廣州創辦愛群通訊社; 同年5月,出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籌備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兩廣區委會,任書記,並創建新學生社,任執行委員會書記。1923年8月,出席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爲團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同年6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在廣州協助孫中山改組中國國民黨,被選爲國民黨廣州臨時區黨部常務執行委員兼第一區分部執行委員會秘書,後又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農民運動工作委員會書記。1924年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組織幹事; 同年組織“反基督教青年大同盟”,主編《反基督教青年大同盟特刊》。1925年1月,任第三届農民講習所所長; 2月被聘爲国民黨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 5月被第一次全國農民代表大會選爲廣東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1927年4月,出席中共五大,被選爲中央委員; 10月被選爲仁化縣安崗蘇維埃政府主席,並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兼組織部部長。1928年春赴香港,擔任中共廣東省委領導工作; 6月出席中共在莫斯科召開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爲中共中央審查委員。翌年回上海,被留在上海中共中央,任審計處處長。不久,調中共江蘇省委擔任領導工作。後在上海租界被捕,經營救出獄。1930年調中共中央宣傳部; 在中共中央互濟會政治訓練班任教員;同年冬,奉派赴東北、内蒙古等地活動。1931年調往天津擔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部長; 九一八事變後,返回上海,因中共中央组織被破壞一度與中共失去聯,年底,奉派至江西,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選爲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2年冬,調中共中央互濟總會,任援救部部長。1934年1月,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選爲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審計委員會主席; 8月任中共赣南省委書記兼赣南軍區政治委員; 10月中央工農紅軍開始長征後,被留在赣南地區堅持工作。1935年3月 6日,在指揮戰鬥時中彈身亡。年38歲。著有小說《一個奮鬥的女子》,詩歌《觀排球》,戲劇《愛情是什麽》,政論《工業改造日記》、《青年創造環境》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