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趙樹理 |
释义 | 趙樹理1906——1970小名得意,原名樹禮,筆名黑丑、吉成、野小、尚在、吴戴、孔仰聖、胡起名、王甲土、何化魯,山西沁水人,1906年 (清光緒三十二年) 生。1916年人本村私塾。1920年入沁水縣山第二高等小學。 1923年秋,任沁水板堂小學教員。1924年被學校辭退,回鄉耕種。1925年春,至陽城西馮村任塾師; 夏,入長治山西省立第四師範初級班。1926年發起驅逐校長姚運中運動。1928年春離校。1929年春,任沁水西關模範小學教員,不久被捕。1930年夏獲釋。1931年至河南清華鎮任製筆學徒。1932年初,至太原,任録事,稍後加入西北影業公司演員訓練班。1933年春,與王中青、史紀言主編《山西黨訊副刊》,開始寫作;秋,任太谷縣北洸村小學教員。1934年辭去教職,後改任沁水縣洞庵小學教員。1936年夏,任長治鄉村師範學校國文教員。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鄉師停辦,加入長治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 (简稱犧盟會) 宣傳隊, 宣傳抗日; 後調至陽城盟會,任第四區區長,再改任揚柏山區區長;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春,調往縣城犧盟會,後任犧公聯委會公道團團長; 夏,至長治犧盟中心區任第五專署民宣科幹事、烽火劇團團長。1939年夏,任第五專署《黄河日報》路東版副刊《山地》主編。1940年春,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人民報》副刊編輯,後改任《華北新華日報》校對; 冬,《華北新華日報》創辦發往淪陷區通俗小報《中國人》,任編輯。1941年春,調往太行區中共黨委宣傳部編寫通俗讀物。1942年3月,調往中共北方局黨校政策研究室。1943年5月,寫成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10月寫成中篇小學《李有才板話》,嗣任新華書店編輯。1946年4月,任晉冀魯豫邊區文聯常務理事。1948年8月,任華北文藝界協會理事。1949年春,任《工人日報》記者; 7月出席第一届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爲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委員、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理事、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備會副主任; 9月任第一届全國政協代表; 10月任文化部戲劇改進局曲藝處處長; 11月任北京大眾文藝創作研究會執行委員會主席。1950年1月,與李伯釗合編《說說唱唱》月刊; 4月任北京市文聯理事; 冬,調至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同年12月,任《說說唱唱》月刊副主編。1952年4月,任人民文學編輯委員。1953年8月,免去《人民文學》編委職務; 9月出席第三届文代會;10月當選爲文聯委員、作協理事、曲藝研究會副主席; 冬,調任作協駐會作家。1954年9月,任第一届人大代表。1956年2月,任《曲藝》雜誌主篇。1958年1月,重任《人民文學》編輯委員; 8月任曲藝工作協會主席,仍兼《曲藝》主編; 冬,任山西陽城縣委副書記。1959年4月,任第二届人大代表。1960年8月,當選為文協委員、作協理事、曲協主席。1964年11月,調山西文聯任職; 12月任第三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5年春,任中共晉城縣委副書記。1970年9月23日在太原逝世。終年64歲。出版有《趙樹理選集》、《趙樹理文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