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赵匡胤
释义

赵匡胤927—976

宋太祖


即宋太祖,宋朝建立者。公元960—976年在位,涿郡(治今河北涿县)人。其父赵弘殷为后唐、后晋和后汉军官。初在郭威帐下当兵,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帝,重用为典掌禁军,补东西班行首,转开封府马直军使。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升任殿前都点检。显德六年(959年)掌禁军大权。次年,柴荣死,其子宗训年仅十岁继位,即恭帝。匡胤兼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不久,有谎报北汉与辽会师来攻,于是奉命率军北上,至开封东北四十五里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回师京都,废后周恭帝自立,国号宋,年号建隆,史称“北宋”。即位后,首先击溃后周李筠、李重进等残余势力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策略,击灭荆南(南平)、湖南、南汉、南唐、后蜀等南方割据政权,在北方加强了对契丹的防御力量。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规定地方州郡官吏由文官担任,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换,且不得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官职,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将地方的财权和兵权也收归中央。中央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贰。又设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事权,设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权。以“杯酒释兵权”方式,削夺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禁军不再设最高统帅,取消殿前都点检及其副职,将原殿前司与侍卫马步军司分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三司将领只有领兵权,而军队的调遣与移防等事则听命于枢密院,但枢密院仅有调军权而无领兵权。禁军还实行“更戍法”,每隔几年换防一次,将领不随之更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禁军的部署实行“守内虚外”的原则,着重于防止将领专权与镇压农民的反抗。这就形成了皇帝高度集中军政财大权的局面,防止了再出现藩镇割据的分裂现象,但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种下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祸根。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对北宋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作用。开宝九年(976)突然死去。历来有“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的传说,是否为其弟赵光义所害,仍为历史疑案。庙号宋太祖。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