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蕭友梅 |
释义 | 蕭友梅1884——1940字雪朋,又字思鹤,原籍廣東中山,1884年 (清光緒十年) 生於澳門。1899年赴廣州考入時敏學堂。1901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高等師範附中,又兼修東京音樂學校聲樂、鋼琴兩科。1906年入東京帝國文科大學哲學科,習教育學,其間,仍續修東京音樂學校鋼琴一科; 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參加清政府在香山會館舉行留學生畢業試,獲文科舉人。1912年3月,任南京臨時大總统府秘書; 5月返廣州暫任廣東省教育司科長。1913年1月,北京政府教育部资送留學德國,入萊比錫國立音樂院攻讀音樂理論及作曲,亦在萊比錫國立大學攻讀哲學、研究教育學,畢業時,獲萊比鍚国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旋赴柏林,在私立星氏音樂院研究。1920年返國; 同年秋,任北京大學講師,並任北大音樂研究會導師; 9月,與楊仲子等人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創設音樂體育專修科,擔任主任。1922年秋,音樂研究會改名爲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任教務主任。1925年秋,任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副校長兼音樂系主任。1927年秋,組織國樂改進社,並在上海設立國樂改進社分社; 11月成立國立音樂院,任教授兼教務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组織國立音樂專門學校抗敵後援會,與黄自等人創刊《音樂雜誌》。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組織音專抗敵後援會演出隊赴前线慰問,並参加戰地救護工作。1940年12月31日病逝於上海。年56歲。著有《中國古代樂器考》 (德文)、《普通音樂》、《和聲學》、《曲體學》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