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通雅 |
释义 | 《通雅》明清之际方以智著。初稿始于明崇祯末年。清顺治初年流寓岭南时又加增订。五十二卷。为一部综合性的各类名词汇编书。分别记述天文、月令、农时、地理、官制、田赋、刑法、礼仪、器用、饮食等。《自序》称:“函雅故,通古今……今以经史为概,遍览所及,辄为要删,古今聚讼,为征考而决之,期于通达……名曰通雅”,以“备物致用,采获省力”(同上)。认为“泰西质测颇精,通幾未举”(卷二),强调“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也”(卷一)。批评明初《性理大全》、《四书大全》“执一”,不能综合各种学术流派,没有新内容,“明经正业,今尚《大全》,夫曰大全者谓合诸家之异同而使参详也。执一乎,水济水耳”(卷二)。该书由其子方中通及学生揭暄整理,初刊于清康熙三年(1663),有《四库全书》本等,后收入《方以智全集》。 通雅书名。明末清初方以智撰。五十二卷(另有卷首三卷)。系综合性博物名词汇编。初稿写于崇祯末年,顺治初避居两广后,又加增订。最早由姚文燮于康熙五年(1666)刊印,系次子方中通和学生揭暄所整理。光绪间又有重刊本,版式与姚刻不同,附有乾隆时桐城张裕叶据原稿整理编写的《通雅刊误补遗》一册,辑补了初刊时因避忌或其他原因删除之部分。卷首三卷分《音义杂论》、《读书类略》、《小学大略》、《诗说》及《文章薪火》五目,反映著者对于文字、声韵及诗文写作等方面的观点。内容包括天文、地舆、身体、称谓、姓名、官制、事制、礼仪、乐曲、乐舞、器用、衣服、宫室、饮食、算数、植物、动物、金石、切韵、声原、脉考、古方解等项目。钱澄之称之为“博物之要典”(《通雅·序》)。书中着重介绍十七世纪之自然科学及由利玛窦、金尼阁等传来之西方天文、地理知识和阿拉伯数字。主张古代文化应为今日所用,谓“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也”。书中也杂有神秘主义糟粕。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