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蒋吟秋 | ||||||
释义 | 蒋吟秋1897—1981江苏苏州人 蒋吟秋
蒋吟秋厉韧犹存铁骨梅——访蒋吟秋先生 言 午 江苏图书馆工作1980年2期 蒋吟秋(1897—1981)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名翰澄,字镜寰,以号行,亦以字行,别号平直居士、沧浪旧侣等。陈寿祺外孙,陈子清表弟,陈碧筠夫。1922 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承外祖陈寿祺薪传,又受教于金松岑、胡石予、沈绥成、丁二仲等。诗文、书画、篆刻兼擅,在校时曾任金石篆刻会理事,参加苏州美术会。毕业后任苏州美专教员,为苏州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江苏官书印行所主管员,星社社友。1925 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秋星集》,后又结集《沧浪》。1927 年任编目部参考系主干、总务部主任,次年主持筹备中央大学区四区教育研究会,任常务委员。1929 年当选中央大学区社会教育机关联合会、图书馆联合会首届执行委员,代表江苏出席中华全国图书馆协会年会,发表《图书馆之使命及其实施》等,辑刊《沧浪亭新志》。篆联作品参加全国第一次美术展览会。次年当选苏州图书馆协会首任常务委员。1931 年兼任苏州美专国文、书法教授。先后加入冷红画会、娑罗画社、正社书画会,参加冬季书画济贫会助赈,与张星阶举办秋星合作书画扇面展,参加上海现代名家书画扇面展览会、苏州书画社上海展览会。1935 年由推广部主任升任图书馆馆长。1937 年春主办首届吴中文献展览会获盛誉,为教育部聘为全国第二次美术展览会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上海文献展览会出版委员会委员,苏州征集主任。抗战爆发后,将馆特藏善本秘藏于东、西山。1938 年任上海国华中学国文、书法教员,兼苏州美专沪校教授。后任国华中学训育主任,兼东吴大学沪校国文教授。曾与谢闲鸥、程小青合作书画共订润例。1941 年用乾隆旧纸书作大小篆楹联,于大新公司画厅展出颇轰动。抗战胜利后复馆仍任馆长,以护书功绩获省政府传令嘉奖。1946 年当选吴县临时参议员,公推为筹设吴县文献馆设计委员会委员兼召集人,次年主持举办苏州图籍书画展览会。1948 年与周瘦鹃、范烟桥等结怡社,兼任东吴大学及国立河南大学、社会教育学院教授。1949 年苏州解放后辞馆长职,任教于东吴大学。1952 年参加苏南师范学院筹建委员会工作,后任江苏师范学院秘书科科长。曾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苏州市政协常委,民进苏州市常委,苏州市文联委员,苏州市图书馆学会顾问,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理事,苏州市书法印章研究组首任组长、市书法印章研究会会长等。风雅恬淡有古逸士风。与范烟桥、周瘦鹃、程小青并称“苏州四老”。擅诗词文翰,研《说文》,精版本目录及校雠之学。自称梅花知己,尤擅画梅,红梅殊具拔俗之致。富藏古碑帖,篆刻骎骎入古。书法四体皆工,尤擅篆隶,能书擘窠大字。早年与吴清望、余觉、吴进贤有吴门新四杰之誉,晚年与祝嘉、费新我、汪星伯并称吴中四大书家。有钞本《梅华道人遗墨》及《蒋吟秋书画作品集》。著有《沧浪吟稿》《秋庐吟稿》《吟秋书论》《吴中先哲藏书考略》等。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