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莫洛托夫 |
释义 | 莫洛托夫1890—1986Vyacheslav Mikhaylovich Molotov苏联政治家和外交家。生于俄国维亚特加省库卡尔卡市(今苏联基洛夫省索维茨克市)的资产阶级家庭。原名斯克里亚宾。学生时代在喀山参加1905年俄国革命。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从事组织工作。1909年被沙俄政府逮捕并流放到沃罗德加地区。1911年入圣彼得堡工学院,继续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并兼任党的机关报《真理报》的编辑。1915年再次被捕,并被放逐到伊尔库茨克,次年逃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先后在几个省的党组织中工作。1921年当选为俄国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委员、书记、和政治局候补委员。1924年列宁逝世后,在党内斗争中坚决支持斯大林。1925年12月成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30年起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即政府总理)。1939年5月起兼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同年8月与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谈判签订《德苏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5月,斯大林接任部长会议主席,他改任第一副主席,仍兼外交部长。同年6月,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他参加苏联国防委员会的工作,为组织苏联与英、美的结盟进行大量的外交活动,出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方面的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包括德黑兰(1943)、雅尔塔(1945)、波茨坦(1945)会议以及创立联合国的旧金山会议(1945)等。1949年3月辞去外交部长职务。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又任此职。1956年6月因不同意赫鲁晓夫的国内外政策而被免职,同年11月改任国家监察部长。1957年6月因据称参与“反党集团”推翻赫鲁晓夫的活动,被免去党内和政府内一切高级职务;同年起至1960年止任苏联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1960年至1961年改任苏联常驻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1962年退休。1964年被苏共开除出党。1984年3月九十四岁寿辰时又被恢复党籍。后病逝于莫斯科。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