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Shē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泾县、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据王符《潜夫论》 注云: “祝融之后分为八姓: 秃、彭、姜、妘、曹、斯、莘。” ❷郑樵注云: “姒姓。夏后启(按: 即禹之子)封支子于莘,亦曰有莘氏,后世以国为氏。” (按: 古莘国有二: 其一在今陕西之韩城,旧郃阳东南。周文王妃太姒,即此国之女。《姓氏考略》 引 《后汉书·郡国志》云: “郃阳南有古莘国,汤妃有莘氏后。”)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也称有莘、有辛、有侁,商汤娶有莘氏女,即其国。 ❸《姓氏考略》据《唐书·辛替否传》 注云:“莘、辛音相近,莘氏即辛氏。”望出天水。 一音xīn,亦现行姓氏。 宋代有莘融,钱塘人,举进士; 明代有莘野,洪武初自明经为本县训导,升枣强县丞; 又有莘九经,安吉州学正; 清代有莘开。
莘Xī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上海之松江、湖北之利川、山西之长治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据 《潜夫论·志氏姓》注云: “祝融之后分为八姓: 己、秃、彭、姜、妘、曹、斯、莘。” ❷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 《太平寰宇记》 云: “莘国,如姓,夏禹之后,武王母太姒即此国之女。” 此当以国为氏,系出姒姓。 ❸《姓氏考略》注引 《后汉书·郡国志》 云: “郃阳南有古莘国,汤妃有莘氏之后。” ❹莘、辛音近,莘氏即辛氏。 一音shēn,亦现行姓氏。 宋代有莘融; 明代有莘野,归安人,枣强知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