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艾思奇
释义

艾思奇1910—1966

云南腾冲人
中共党员。著名哲学家。曾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解放日报》副总编,建国后,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学研究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著有《哲学与生活》、《实践与理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艾思奇文集》等,并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原名:李生萱
笔名:萱、小么、小睯、三本森、店小二、生萱、李东明、思奇、李崇基、崇奇、崇基、Aisky、SG、S·H
别名:崇基

艾思奇1910—1966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云南腾冲人。1927年留学日本,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有关社会科学。1928年,为反对日本血洗济南的“五三”惨案,和进步同学罢学回国,在云南为《云南民众日报》副刊撰写哲学短论。1934年到上海“申报流通图书馆”工作。1935年加入共产党。1935年至1937年任上海《读书生活》杂志编辑。在《读书生活》杂志上连载《哲学讲话》,1936年集辑成册出版,改名《大众哲学》,该书截至1948年共印行了三十三版,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起过启蒙作用。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二届、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6年3月在北京病逝。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述和宣传教育工作,著有《哲学与生活》、《实践与理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并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艾思奇

一个哲学家的道路——回忆艾思奇同志李贤贞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版188页,
1985年2月2版366页
艾思奇年谱
首都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悼念艾思奇同志
王丹一等艾思奇文集第二卷第901页
人民日报1966年3月26日
艾思奇和《大众哲学》
著名的蒙古族哲学家艾思奇
我所知道的艾思奇同志
任边
乌兰察夫等
王匡
中国青年报1979年3月24日
内蒙古日报1980年3月27日
羊城晚报1980年11月19日,新华文摘
1981年1期
党的卓越哲学家艾思奇
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工作——纪
念艾思奇同志
卢国英等
萧前
人民日报1981年5月19日
北京日报1981年8月7日
大众哲学家艾思奇
忠诚正直的哲学家——怀念艾思奇同志,祝贺
艾思奇文集第一卷出版
濮良贤
吴黎平
新疆日报1981年12月11日
光明日报1982年2月14日
艾思奇——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艾思奇与云南
我的好老师艾思奇
我所知道的老艾同志
张鸿才
尹文和
宋振庭遗作
吴伯箫
宁夏日报1982年8月26日
云南日报1984年8月26日
光明日报1985年3月20日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3期,新华月报
1979年11期
怀念艾思奇同志李凡夫江淮论坛1980年2期,哲学研究1980年
4期
勤奋的学者 坚韧的战士——回忆艾思奇二三
张天放思想战线1980年5期
忆艾思奇同志
艾思奇(照片十幅)
忆艾思奇同志
刘惠之
张天放
林默涵
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5期
云南画报1980年5期
读书1980年10期,新华月报1980年12
艾思奇与《大众哲学》黄洛峰遗作人物1981年1期,中国出版年鉴(1981)第
323页
忆艾思奇同志
想起了艾思奇同志
杨献珍同志的信(艾思奇同志的传记材料)
吴秉元
解清
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1期
艺丛1981年3期
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6期
艾思奇同志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哲学活动
回忆大众哲学家艾思奇
高士其与艾思奇的莫逆之交
怀念老师艾思奇同志
艾思奇(1910-1966)
叶佐英 卢国英
雷溅波
王春峰
梁唐
关志昌
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1期
大理文化1982年1期
今昔谈1982年6期
晋阳学刊1982年6期
*传记文学1982年41卷5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6册第36页
艾思奇主要著译年谱
哲学家艾思奇的文化艺术活动
回忆艾思奇同志——《论文化和艺术》前言
热情普及哲学 反对主观主义——艾思奇同志
在河南
叶佐英
苏英
丁玲
吴秉元
学术研究1983年1、3、6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3期
中州学刊1983年4期
艾思奇与《民众日报》副刊
忆艾思奇同志
忆艾思奇二哥青少年时代二三事
难以忘怀的故友艾思奇
与艾思奇同志相处的日子——为《艾思奇论文
集》序
陆万美
刘子正
李生勉
舒群
丁玲
新闻研究资料1983年17辑
浙江学刊1984年1期
群众文艺1984年1期
人物1984年3期
丁玲选集第3卷第293页
为艾思奇著《论文化和艺术》作序——与艾思奇
同志相处的日子
丁玲丁玲文集第6卷第571页

艾思奇
艾思奇(1910-1966)
苏浙英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1卷第225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19页
艾思奇(1910-1966)
中国已故哲学家传略——艾思奇传略
怀念艾思奇同志
哲学家的踪迹——艾思奇的青年时代
和艾思奇同志相处的日子
艾思奇同志青年时期的革命活动和写作生活
——记《云南民众日报》副刊及其他
张敏孝
苏浙英
金 丁
贺嘉
温济泽
陆万美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55页
中国哲学年鉴(1984)第499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3辑第59页
他们的青春第72页
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第202页
隽永的纪念第75页

艾思奇

艾思奇传
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纪念文集
杨苏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38页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14页
战士学者艾思奇
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艾思奇在
抗日时期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动
及其贡献
谢本书
李生葂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81页
云南日报1985年9月6日
哲学工作者的榜样——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
十周年
龚友德云南日报1986年3月14日
三传真理风范长存——纪念艾思奇逝世二十周
李维贵云南日报1986年3月21日
理论战线的忠诚战士——纪念艾思奇逝世二十
周年
李生葂云南日报1986年3月21日
艾思奇在杭州二三事
漫忆艾思奇
艾思奇在云南
艾思奇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贡
献——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史莽
李希泌
杨南生
张弓长等
人民日报1986年9月19日
人民政协报1987年3月24日
滇池1979年5期
长白学刊1986年2期
论艾思奇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忆艾思奇的青少年时期
艾思奇在哲学上的杰出贡献
终生和人民的事业在一起的哲学家
艾思奇同志留给我们什么精神遗产——纪念艾
马兴煜
李生葂
温济泽
叶佐英
邢贲思
广西社会科学1986年2期
云南地方志通讯1986年3期
理论月刊1986年3期
现代哲学1986年3期
哲学研究1986年4期
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大漠雷声——艾思奇印象散记
哲学大众化的拓荒者——艾思奇
走哲学和科学的结合之路——忆艾思奇同志
艾思奇抗战时期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从艾思奇生活历程探索其大众化民族化哲学思
想的形成
雷加
侯树栋等
高士其
赵德志
郑淑芳等
中国作家1986年5期
国内哲学动态1986年5期
红旗1986年10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3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4期
艾思奇对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贡献(美)乔舒亚.A.弗
吉尔著 李峰华
摘译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89年6期
毛泽东“具体矛盾观”对艾思奇哲学思想的影响
及其现实意义
苏伟大毛泽东思想研究1990年2期
抗战时期艾思奇哲学活动的时代特征
记近代中国的左倾幼稚病——并试为《大众哲
学》作者艾思奇明冤白谤
黎永泰
唐德刚
四川大学学报1991年2期
*传记文学1998年72卷1期
已故作家艾思奇80周年诞辰
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1910—1966)
新闻界名人:艾思奇(1910—1966)
李方诗等主编
李维民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1)第65页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77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5)第429页
哲人之交 情真意切——毛泽东与艾思奇
艾思奇走出的第一步
艾思奇(1910—1966)
艾思奇(1910—1966)
陈微
胡绳
马洪武等编写
京声 溪泉
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第26页
先贤和故友第59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25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2页

艾思奇1910——1966

原名李生萱,筆名李崇基、崇奇,雲南騰衝人,1910年 (清宣統二年) 生。1925年入雲南省立第一中學。1928年赴日本。1930年考入福岡高等工業學校采礦專業,參加中共東京支部組織之社會主義學習小組。九一八事變後回國。1932年在上海泉漳中學任教,加入上海反帝大同盟。1933年參加社會科學家聯盟,任研究部部長。1934年由中共黨組織派往申報流通圖書館,與李公樸等創辦《讀書生活》雜誌。193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讀書生活》被查封後,又與人創辦《讀書生活半月刊》。1937年創辦《認識》,任主編。抗日戰争爆發後赴延安,曾在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馬列學院任教。1939年任中共中央文委秘書長。1940年主編 《中國文化》。延安魯迅研究會成立,被選爲幹事會委員和編委。1941年任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1942年任延安《解放日報》副部長、編委會委員、副總編輯、總編。1945年被選爲中共“七大”代表。1947年曾一度調太行專區北方大學任教。1948年調往新創辦之馬列學院任教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哲學教研室主任、副校長,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並被聘爲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1950年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7月任中央政法幹部學校財務委員。1955年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中國哲學會副會長。被選爲第一、二、三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中共八大代表。1966年3月22日在北京病逝。年56歲。著有《大衆哲學》、《哲學與生活》、《實踐與理論》、《歷史唯物論·社會發展史》、《辯證唯物主義綱要》等; 並主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