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胡适 |
释义 | 胡适1891—1962原籍安徽绩溪,生于上海。 胡适1891—1962著名学者。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编辑。“五·四”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有《文学改良刍议》、《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和《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鼓吹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对学术界影响颇大。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并宣扬“好人政府”的主张。继之,出版《国学季刊》和《现代评论》。1925年参加北洋军阀段祺瑞策划召开的善后会议,反对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1926年旅游欧美。1928年出版《新月》月刊。1931年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主张“全盘西化”,宣扬买办文化思想。1938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后到台湾。1962年在台湾病逝。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戴东原的哲学》、《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