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盛宣怀 | ||||||||||||||||||||||||||||||||||||||||||||||||||||||||||
释义 |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僚、大买办。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止叟,江苏武进人。出身世代官僚之家,其父与李鸿章关系甚密。二十岁补县学生。同治九年(1870年)投李鸿章幕任文案及营务处会办,甚得信任。1873年被委为轮船招商局会办。光绪五年(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越两年任中国电报局总办。1885年任招商局总办。1892年任津海关道兼监督。次年筹办华盛纺织总厂,任督办。在此期间,积累大量资财,李鸿章所办企业多归其掌握,其中如华盛纺织总厂则成为其私产。1896年,应张之洞之请,经办芦汉铁路,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将该厂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同时受清廷委任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主持开设中国通商银行。他以上海为活动中心,遥控汉冶萍铁煤厂矿,又把持轮船、电报、纺织、银行业务,先后出卖芦汉、沪宁、粤汉等路权。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涨时,他秉承英帝国主义旨意,运动“东南互保”。次年,任会办商务大臣、办理商税事务大臣。从1902年起,因同袁世凯发生利益冲突和全国收回利权运动的兴起,曾一度失势,旋因勾结奕劻、李莲英,得慈禧赏识。1907年奉诏进京。1908年任邮传部右侍郎(未到职),后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任总理。宣统二年底(1911年1月),补授邮传部尚书(后改邮传部大臣),策划铁路国有,向四国银行团借外债,将已允归商办的铁路奉送帝国主义作抵押,从而激起全国保路运动,成为万人唾骂的对象。武昌起义时,清政府将其革职,遂在外国军队保护下逃往青岛、大连和日本,并在日本指使下企图以汉冶萍公司为抵押向日本贷款五百万,改该公司为中日合办,事为公司股东所反对,共议撤销盛的公司总理职务。此后,盛又捐银一百万元,向袁世凯效忠。1912年10月,回到上海,运动当局收回其被没收的财产,再次当上汉冶萍公司董事长、轮船招商局副董事长。“二次革命”时,力主派兵镇压,并用招商局船只为袁世凯军队运兵运粮,抵制革命军调用招商局轮船。1913年底,以汉冶萍公司财产作抵押,向日本大举借款。1915年与日本筹建合办钢铁公司,未几病死。其文著辑为《愚斋存稿》、《盛宣怀未刊信稿》、《盛宣怀档案资料》等。 盛宣怀
盛宣怀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