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单①一作檀。西周、春秋时东都畿内封国。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现传有《单伯邍父鬲》、《单伯生钟》等西周彝器。檀伯达为始封之君。《左传》成公十一年(前580),刘子、单子曰:“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即是。②荀子逻辑术语。与“兼”相对而言。《荀子·正名》:“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杨倞注:“单,物之单名也;兼,复名也。”荀子认为称谓事物有单、兼两种方法:单,指内涵少,用单概念可以晓喻者,如“马”;兼,指内涵多,用复概念可以晓喻者,如“白马”。单、兼可以共处,并非对立。③明代各盐场盐引总计单位。常作为每年各盐运司掣盐批数根据。各盐场所计引数不同。如嘉靖三十七年(1558),淮北运司为二单,淮南为四单。淮北原每单为三万四千引,当年各加工本盐一万六千引,为五万引整,称为添单。 单战国荀子用语。《荀子·正名》:“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唐杨倞注:“单,物之单名也。兼,复名也。喻,晓也。谓若止喻其物,则谓之马;喻其毛色,则谓之白马、黄马之比也。”单名指内涵较少的概念,兼名指内涵较多的概念,两者是从属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