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洪深 | |||||||||||||||||||||||||||||||||||||||||||||||||||||||||
释义 | 洪深1894—1955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洪深1920—福建闽侯人 洪深1894—1955戏剧家。字伯骏,号浅哉,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912年进清华学校读书,1915年开始创作剧本。1916年留学美国,曾组织演出话剧《花木兰》、《牛郎织女》等。1922年回国后,曾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1923年主持上海戏剧协会工作,进行戏剧改革,革除男扮女装的积习,树立严肃认真的话剧舞台作风。1924年加入电影界,任明星电影公司编导和中华电影学校校长。此后,参加并领导“南国社”等,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从事进步戏剧、电影活动。创作了揭露封建军阀统治罪恶的成名剧作《赵阎王》。1936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剧联”。不久,又创作了农村三部曲《王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是“五四”以来第一次较全面的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及其英勇斗争的优秀剧本。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辞去教授职务,任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队长、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科长,到前线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抗战胜利后,在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任教,编辑《戏剧与电影》周刊,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建国后,被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曾任对外联络局局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1955年2月病逝。著作汇编为《洪深文集》、《洪深选集》。 洪深
洪深
洪深1894——1955字伯駿,號淺哉,江蘇武進人,1894年 (清光緒二十年) 生。1900年入私塾。1906年至1907年,先後在上海徐匯公學、南洋公學就讀。1912年秋,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在校時,曾多次參加新戲演出,並從事文藝工作。1915年開始創作劇本,後長期從事話劇活動。1916年夏,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入俄亥俄州立大學習陶瓷工程。1919年秋,轉入美國哈佛大學習文學與戲劇,並在波士頓聲音表現學校學習,又在考柏萊劇院附設戲劇學校習表演、導演、舞臺技術、劇場管理等課程,獲碩士學位。1922年春回國,先在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上海總公司材料總管理處任理事,兼任總經理簡照南之私人英文秘書。嗣任上海復旦大學、暨南大學英文教授。1923年加入上海戲劇協社,任排演主任,先後上演《潑婦》、《終身大事》等。1928年脱離戲劇協社,加入南國社,任中華電影學校校長,明星電影公司編導主任。1930年3月,参加左翼作家聯盟,任英文秘書; 8月與田漢等發起成立中國左翼劇團聯盟 (1931年改組爲“左翼劇作者聯盟”),任總書記。1931年到復旦大學、暨南大學任教。1934年至青島山東大學任外文系主任。不久,仍回上海與夏衍等合辦《光明》半月刊,任發行人及主編。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辭去大學教授職務,參加上海救亡演劇第二隊,任隊長,在武漢一帶演出。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第六處第一科科長。曾組成十九支抗敵演劇隊深入戰區宣傳抗日; 同年11月,長沙大火,周恩來派爲善後委員會總指揮,負责災民救濟金之發放工作。1939年12月,隨第三廳至重慶。1943年任中央青年劇社編導委員。1946年在重慶復旦大學任教,兼任軍委會政治部文化研究班戲劇系教官,創辦教導團,自任團長; 同年8月,回上海復旦大學任教。1947年5月,因支持學生運動被解聘,旋去厦門大學外文系任教。1948年12月,赴東北解放區。1949年2月赴北平; 3月參加世界第一届和平代表大會; 6月任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代表; 9月出席全國政協代表大會; 同年任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主任,兼文化部對外文化事務聯絡局副局長。1953年被選爲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團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54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兼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1955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1歲。著有《洪深文集》、《洪深選集》。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