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沈毓桂 |
释义 | 沈毓桂一个不该遗忘的近代“奇人”——《沈毓桂个案研究·序》 夏东元 学术月刊1993年10期 沈毓桂(1807—1907)清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占籍震泽。字子徵,一字寿康,号觉斋、赘翁等,笔名古吴居士、古吴志道老人、南溪赘叟、吴江赘叟等。附贡。道光三十年(1850 年)赴上海,经王韬介绍入墨海书馆,从英美传教士艾约瑟、伟烈亚力、慕维廉等习西学,合作译述。咸丰六年(1856 年)受洗为基督教徒,曾随艾约瑟到山东等地传教。同治五年(1866 年)选授云南昭通府通判,以母老未任。七年为美国监理公会传教士林乐知聘为记室,任《教会新报》编辑,十一年任主笔。光绪二年(1876 年)与蔡尔康创办申报馆附署通俗报纸《民报》。四年被林乐知聘为《万国公报》主笔。八年佐林乐知创办上海中西书院,兼任掌教暨总司院务,拟订院规及中学课程,主张中西学并重兼习。九年《万国公报》停刊,十五年复刊仍任主笔,十七年又兼《中西教会报》主笔。二十年因年迈辞去各职。工篆隶,善诗古文词。学通中西,二十一年最早完整地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言改良变法,评论时政卓有盛誉。捐助赈灾力行善举,累加知府衔,三十三年以耆儒特赏二品衔,予以旌表。卒于上海,归葬于苏州狮山新茔。合译有《圣经》《大英国志》《释教正谬》《天道实义》《中西关系略论》《格致探原》《格致新机》及天文、化学、算术、医理等书三十余种。著有《匏隐庐诗文合稿》《小隐龛诗稿》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