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十三道监察御史
释义 十三道监察御史明代各道监察御史的总称。主掌纠察内外百官。在朝内掌南北两京科试,巡视京营,监临乡试、会试及武举考试,巡视光禄寺、仓场、内库、皇城、京师五城,轮值登闻鼓;在外则为巡按,掌清军、巡盐、巡漕、巡关及马政、屯田等事。出师时则监军纪功。因为巡按系代天子巡狩,大事奏报,小事立断,权力极大。洪武十五年(1382)始于都察院下置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监察御史,各道置监察御史三至五人,正九品。十七年,改正七品。建文二年(1400)改十二道为左、右两院。成祖夺位后,复旧制。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道为北京道。十八年,罢北京道,增设贵州、云南、交阯三道,遂成十四道。宣德十年(1435)罢原置交阯道,定为十三道,遂为定制。计有浙江、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诸道,共置御史一百十人: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十人,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各七人,陕西、湖广、山西各八人,云南十一人。均正七品。

十三道监察御史 

都察院基层官员。其十三道为浙江道、江西道、河南道、山东道、山西道、陕西道、四川道、云南道、贵州道、福建道、湖广道、广东道、广西道。十三道监察御史共一百一十人,正七品。监察御史名额多,地位低,资历浅,但很受重视,非进士历事毕不授,其任务在就其一道范围之内与都御史近同,主要是纠察和言事。监察御史不仅分为十三道,各道还要协管南北直隶官府及京卫所之事。如河南道管内外考察,福建道协管户部、在京一部分卫所以及南直隶常州、池州事。总的说来,内外大小文武各司无一不受御史的监察和控制。明政府对御史人选极重视,有时还要通过大臣的保举。御史犯赃或不称职,保举者亦同罪。又规定御史犯法,比一般官吏罪加三等。御史也有外差、外派。在内有两京刷卷(检阅各衙文书卷宗),巡视京营,监临乡试、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仓场、内库、皇城、五城,在外有督学、监军、清军、儹运(即催督漕运)、巡关(巡视钞关)、印马(检视并烙印南北太仆寺所养之官马)、巡盐、茶马、屯田和巡按。巡按额定北直隶二人,南直隶二人,宣大一人,辽东一人,甘肃一人,十三省各一人。巡按又称按臣,既是天子耳目,又代天子巡狩,小事可独断,大事始启奏朝廷。监察御史与六科给事中往往并提,称为台谏官,台谏官亦称“台省官”、“台琐清班”或“言官”、“科道官”。给事中和御史的共性是小官,又多是比较年轻的官,都要求敢于上疏言事,不同的是给事中主要是在中央“表里六部”,并且有合法的谏诤权,而御史则可以把触角伸向内外各个衙门,还可以出巡,对地方官直接进行督察和弹劾。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