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梁启超
释义

梁启超1873—1929

广东新会人
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曾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主张变法。参加强学会,任上海《时务报》主笔。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主编《清议报》、创办《新民丛报》,宣传保皇立宪主张。1913年回国,出任共和党首领,组织进步党,任司法总长。后与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还曾任南开大学、清华学校国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著述宏富,有《梁任公近著》、《饮冰室全集》等。
字:卓如、卓儒
号:任公
自号:饮冰室主人、如晦庵主人
别号:任父、任甫、沧江、轶赐
笔名:中国少年、沧江、饮冰子
人称:定远、远、伯鸾
别名:中国之新民、中国少年、少年中国之少年、双涛、外史氏、记者、吉田晋、任厂、自由斋主人、冰子、远公、佞人、饮冰、饮冰子、饮冰主人、宏甫、宏猷、社员、社员某、国史氏、孟远、哀时客、宪民、晋、爱国者、兼士、曼殊室主人、彗厂、彗广、梁任、新史氏、新民子、新民丛报记者、新民丛报社社员、新会、潜夫、檀山旅客
影射名:龙公、梁卓、梁超回、梁超如、颜轶回

梁启超1873—1929

梁启超


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著名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十六年(1889年)中举。次年入京会试未中,归家途经上海时,接触“西学”。回广州后,1890年拜康有为为师,协助编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协助进行变法理论的著述和编校工作,深受其影响,成为康得意门生。1895年赴北京会试,与康一起发动“公车上书”,声名大振。8月,“强学会”成立,任书记员。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编辑《西政丛书》,创办大同译书局。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他为重要撰稿人。成为维新派中影响很大的宣传家,时人合称“康梁”。后与《时务报》经理汪康年发生矛盾,愤而辞职。1897年受聘为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积极鼓吹和推动维新活动。“戊戌变法”时,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和译书局。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与唐才常等策划“自立军”起事。旋在横滨创办《清议报》,接着编《新民丛报》宣传保皇,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其介绍的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为当时知识界所欢迎。1906年,为配合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与康有为一起将“保皇会”易名“宪政会”,又组织政闻社。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织进步党,拥护袁世凯上台,出任袁氏政权司法总长。后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任护国军务院抚军兼政务委员长。袁死后,他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运动期间,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极力抵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8—1920年游历欧洲,归国后宣传资产阶级治学方法,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并用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观研究史学方法论。1927年从北京到天津匿居。1929年1月病逝。其学识渊博,著作甚多,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新闻、文艺、文字音韵、语言、小学、宗教等,行文流利畅达,通俗易懂,辑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12册) 油印本
梁任公先生传(附年谱)
三十自述一卷
康梁年谱稿(三册)
梁任公先生年谱
梁启超
康有为与梁启超
梁启超
郑振铎
梁启超
杨复礼
杨复礼
吴其昌
吴泽
毛以亨
武汉图书馆藏
商务印书馆1916年铅印本
1938年油印本
新河南日报社1941年铅印本
重庆胜利出版社1944年7月版127页
上海华夏书店1948年版202页
(香港)亚洲出版社1957年版143页,(台
湾)华世出版杜1975年版143页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康长素先生有为、梁任公先生启超师生合谱
梁启超研究资料汇编
梁启超
梁启超与清季革命
丁文江
杨克己
韩安荆
牛仰山
张朋园
(台湾)世界书局1958年版787页
(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
上海社科院1962年3月油印本202页
中华书局1962年版、1963年2版27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
版360页、1969年6月再版、1982年三
梁启超的民权与君宪思想孙会文(台湾)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1966年版
211页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杨日青(台湾)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7年
5月版140页
梁启超的思想宋文明(台湾)水牛出版社1969年版168页

梁蔡师生与护国之役胡平生(台湾)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1976年版
232页
梁启超李文荪撰 张 力
(台湾)长河出版社1978年版228页
梁启超与民国政治
梁启超
一代新锐梁任公
张朋园
胡平生
毛以亨
(台湾)食货出版社1978年版338页
(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再版
(台湾)河洛图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
133页
梁启超与近代报业赖光临(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6月3版135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生平及其政治思想
维新奇士梁任公
梁启超
馆藏康有为、梁启超资料目录(附戊戌变法运动
资料)
孟祥才
邓明炎
毛以亨
孟祥才杨希珍
北京出版社1980年11月版423页
(台湾)天山出版社1981年10月版182页
(台湾)国家出版社1982年6月版133页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94页
广东中山图书馆1983年6月版193页
梁启超年谱长编
梁启超与戊戌变法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
论戊戌维新运动及康有为梁启超
丁文江 赵丰田
吴八骏
葛懋春蒋 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1212页
(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11月版520页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版420页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美)约瑟夫·阿勒
文森著 刘伟等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梁启超著述系年
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
维新人物——梁启超
胡適与梁启超
梁启超的恋爱史
梁启超与徐志摩
梁任公先生印象记
如何在文学上评价梁启超
关于粱启超后期思想体系问题(学术简报)
李国俊
素 痴
赵丰田
李 敖
姚渔湘
李 敖
梁容若
余树森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1月版265页
大公报1929年2月11日
大公报1936年10月23日
*中央日报1957年3月15日
*中央日报1958年4月7日
*中央日报1958年7月19日
*台湾新生报1960年3月11、18日
光明日报1960年9月25日
光明日报1961年4月6日
辛亥革命前梁启超的思想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的思想
论粱启超的旧传统思想体系
梁任公的生平与文学
陈旭麓
陈旭麓
蔡尚思
梁容若
光明日报1961年7月5、19日
文汇报1961年7月25,28日
光明日报1961年9月15日
*国语日报1966年5月7日,*文坛1966
年68期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的宪政思想董守义光明日报1983年2月9日,新华文摘
1983年5期
梁启超的菊花石砚
梁启超有创造历史记录的一面
王启初
蔡尚恩
人民日报1983年3月17日
解放日报1983年9月28日,新华文摘
1983年11期
变科举育人才求富强——梁启超戊戌变法时期
的教育主张
王大龙光明日报1983年10月21日
梁启超求学
关于梁启超史学评价的几个问题
吴有恒
吴怀祺
羊城晚报1984年1月14、15日
光明日报1984年1月18日,新华文摘
1984年4期
梁启超与孙中山
“掉头东”与粱启超
梁启超的几件小事
粱启超与徐志摩
袁世凯与梁启超
名人录——粱启超
陈占标
赵陵江
郑逸梅
于必昌等
敏 伯
华声报1984年6月10日
光明日报1984年7月21日
团结报1984年8月11日
人民政协报1985年6月21日
民谊1912年第1号
国闻周报1925年2卷32期

梁任公先生事略
梁任公先生
刘盼遂
郑振铎
图书馆学季刊1929年3卷1期
小说月报1929年20卷2期,中国文学论
集(上册)第118页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梁任公先生遗事
梁任公先生在我国近代史学上的贡献
梁任公先生的生平与其精神
梁启超之学术贡献
梁任公政治思想的概况
梁任公别录(附张荫麟跋)
梁任公与宣传文学
康有为与梁启超
邱 椿
谢国桢
克 凡
力 行
王采石
刘熊祥
张其昀
点 元
经 堂
华北月刊1934年2卷1期
国风半月刊1934年5卷5期
大夏1935年1卷9期
图书展望1937年2卷5期
民治月刊1938年21期
治史杂志1939年2期
思想与时代1941年4期
政治月刊1941年2卷5期
古今1942年1期,*晚清及民国人物琐谈
第181页
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
梁任公先生晚年言行记
党史上之梁任公
谈梁任公
梁任公先生评传
左宗棠与梁启超
吴其昌
吴其昌
刘子健
任访秋
王森然
徐一士
思想与时代1942年13期
中央周刊1942年5卷21期
中央周刊1942年5卷21期
力行1943年7卷4期
中国公论1943年19卷3—5期
古今1943年32期,一士类稿·一士谈荟第
123页
梁任公与新文体
论梁启超
梁启超的思想学术
论梁启超(中兴与洋务之士)
梁任公推翻洪宪轶闻
梁启超及其保皇党思想
论梁启超与中国新史学
梁启超的“拥袁”与“倒袁”运动
梁任公与新闻事业
梁任公先生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梁启超与汪康年
张继与梁启超
论改良主义者梁启超
论梁启超的史学
梁任公与吴季清
记梁任公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序
梁任公别录
记梁任公先生轶事
梁任公与曾慕韩
梁启超与“政闻社”
牛肇洛
俞颂华
杨荣国
城 北
博浪楼主
胡 绳
周元风
吴 泽
朱傅誉
左舜生
耘 农
王先汉
王介平
胡 滨
耘 农
太 希
胡 適
张其昀
超 观
耘 农
陈敬之
立国周刊1945年8期
人物杂志1946年1卷1期
读书与出版1946年1卷6期
知识与生活1947年8期
人道1948年1-2期
读书与出版1948年3卷3、4期
凯旋1948年28期
中国建设1949年7卷4期
*报学1956年1卷9期
*大学生活1956年1卷11期
*民主潮1956年6卷3期
*畅流1956年14卷9期
教学与研究1956年12期
文史哲1957年4期
*民主中国1958年1卷3期
*畅流1958年17卷2期
*自由中国1958年19卷2期
*政治周刊1958年163期
*民主中国1959年2卷1期
*民主潮1959年9卷11期
*畅流1959年19卷5期,*广东文献1975
年5卷2期
关于梁启超的评价问题
关于对梁启超的评价问题简介
千古文章未尽才——谈梁启超丁在君之死
梁任公先生印象记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纠谬
张君劢与梁任公
我看梁任公
梁启超的目录学理论观点和实践活动
梁任公与民初之党争
民国初年的几位财政总长(三)
善于陈旧布新的梁任公先生
胡绳武 金冲及
陈匡时
陈 三
梁容若
黄宝实
郑小国
李达生
陈光祚
李守孔
贾士毅
邵镜人
学术月刊1960年2期
学术月刊1960年2期
*畅流1960年21卷3期
*东风1960年10期
*民主评论1961年12卷8期
*民主中国1962年5卷8期
*大学生活1962年7卷23期
武汉大学学报1963年4期
*新时代1963年3卷6期
*传记文学1964年5卷5期
*民主宪政1964年25卷4期

谈谈梁任公
梁任公及其行年简谱
清季梁启超的言论及其转变
梁任公游台考
梁士诒与梁启超
梁启超的生平及其思想与著作(——八)
刘太希
初 甫
方冰峰
黄得时
刘士尧
左舜生
*畅流1964年29卷6期
*古今谈1965年1期
*幼狮学志1965年4期
*台湾文献1965年16卷3期
*春秋1966年4卷3期
*新中国评论1966年30卷2期—1966年
31卷2期
梁任公与国民常识学会——留存在台湾的一些
珍贵资料
黄得时*东方杂志1967年1卷3期
梁启超小传
梁启超之报业思想及其贡献
梁启超逃亡日本始末
邵镜人
赖光临
(日)增田涉著 张
良泽译
*中外杂志1967年2卷2期
*报学1967年3卷8期
*大陆杂志1968年37卷11—12合刊
梁启超如何利用云南起义?
记粱启超先生
梁任公治学系年(1—8)
护国之役梁启超扮演的角色(上、中、下)
梁启超(1873—1929)
李宗黄
刘方希
鲁 茛
李宗黄
*中外杂志1969年6卷6期
*畅流1969年40卷7期
*古今谈1969年51—58期
*中外杂志1970年7卷1—2期
*传记文学1973年22卷5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158页
梁启超(上、中、下)
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生涯
梁启超在民国初年的师友关系
梁启超与北京图书馆
梁任公与徐志摩
梁任公与国民常识学会
“新中国”的维新嘉士康有为粱启超张君劢三先
陈敬之
陈圣士
张朋园
严文郁
刘太希
黄得时
程文熙
*畅流1974年50卷5—7期
*中华学报1975年2卷2期
*历史学报1975年3期
*传记文学1975年27卷1期
*畅流1975年52卷1期
*广东文献1976年6卷1期
*再生1976年6卷1期
梁启超来台前后
梁启超功过是非
一代才人梁启超
重返故国的梁启超
陈兴公
耿 心
胡平生
莱文森·约瑟夫著
单德兴译
*中外杂志1976年20卷4期
*中外杂志1976年20卷6期
*明道文艺1976年8期
*仙人掌杂志1977年1卷2期
近代人物师生情谊与求学掌故
梁启超哲学思想初探
梁启超与清末民权运动
梁启超后期思想的评价问题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
梁启超王国维简论
陈哲三
孟祥才
李华兴 姜义华
胡 啸
秦贤次
李泽厚
*国教辅导1978年17卷6-10期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1期
复旦学报1979年5期
复旦学报1979年5期
*传记文学1979年34卷5期
历史研究1979年7期,中国近代文学论文
集·诗文卷第535页,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第421页
一九一一至一九一四年间的梁启超与进步党
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记三位化私为公的藏书家——梁鼎芬、梁启超、
章钰
董方奎
叶世昌
苏 精
文史哲1980年1期
贵阳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3期
*传记文学1980年36卷3期
梁启超与台湾及其他
言人所不能言畅心中所欲畅——梁任公先生对
近代言论之影响
刁抱石
锺 庆
*畅流1980年62卷6期
*自由青年1980年64卷3期
梁任公与民国王 泳*近代中国1980年20期,*艺文志1984年
第220期
梁任公死时各方挽联忆述
史学大师梁启超与王国维
梁启超与史家四长
梁启超与护国战争
丁丑
周传儒
智建中
谢本书等
*艺文志1980年177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1期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1期
贵阳文史丛刊1981年1期

梁启超遗札
梁启超的澳洲之行(上、下)
梁启超
评梁启超的佛教救世思想
梁启超与辛亥革命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从戊戌到辛亥梁启超的民主政治思想
康保延
刘渭平
黄炯旋
杜继文
李国俊
骆承烈
王好立
*中外杂志1981年29卷1期
*传记文学1981年38卷1、4期
广东图书馆学刊1981年4期
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4期
史学月刊’1981年5期
山东教育1981年5期
历史研究1982年1期,纪念辛亥革命七十
周年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上册)第
73页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图书分类学的启蒙者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
百国应
约瑟夫·R·莱文森
著 枕 冰译
山西图书馆学刊1982年1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2年1期
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梁启超的方志学思想
梁启超——近代图书分类法的开创者
梁启超青年时代的学习生活
梁启超的目录学思想及其书目实践
评梁启超流亡日本早期的革命倾向
试论梁启超对中国目录学的贡献
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梁启超主编《时务报》
论梁启超的史学观
梁启超生活情操点滴
对《梁启超的目录学思想及其书目实践》一文的
纠正和补充
周德昌
李肇祥等
李建中
宁树藩
鲁 海
陈明莉
黄炯旋
高振农
马洪林
钟珍维
刘福样
李建中
学术研究1982年2期
山东史志通讯1982年3期
云南图书馆1982年3期
新闻大学1982年3期
史学月刊1982年3期
贵阳师院学报1982年3期
云南图书馆季刊1982年4期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2年4期
历史知识1982年4期
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4期
人物1982年5期
史学月刊1982年6期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不属桐城派
梁启超和他的“闺中良友”
郑观应与梁启超、经元善
论粱启超在护国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略论梁启超的哲学思想
梁启超和巴黎和会
梁启超、曾志忞对近代音乐文化的贡献
梁启超传略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转变
梁启超在近代文学革新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贡
孙文光
子 真
武 曦
刘福祥 赵矢元
万发云
刘福祥等
达 威
钟珍维
胡伟希
钟贤培
江淮论坛1982年6期
中国妇女1982年9期
近代史研究1983年1期
北方论坛1983年1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1期
历史教学1983年1期
人民音乐1983年2期
中学历史教学1983年2期
史学月刊1983年2期
广州研究1983年2期
梁启超拜会张之洞
关于粱启超思想研究的资料评介
梁启超的戏剧理论和创作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论梁启超民国初年的政治思想
试论梁启超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贡献
梁启超与护国战争
梁启超和读书方法
梁启超与图书馆的渊源及其贡献
梁启超与护国运动
梁启超和近代文学革新运动
论梁启超戊戌后思想上的两次反复
梁启超与西学
近代中国的风云与梁启超的变幻
陶启圣
王左峰
陈泅海
张 至
宝成关
袁伟时
饶珍芳余根省
王华敏
杨政平
曹靖国
钟贤培
刘福祥 赵矢元
叶兰溪
李华兴
武汉春秋1983年3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3年3期
戏剧艺术1983年3期
教育与进修1983年4期
史学集刊1983年4期
中山大学学报1983年4期
华南师大学报1983年4期
语文月刊1983年4期
*书府1983年4期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6期
语文月刊1983年9期
学术月刊1983年10期
文史知识1983年11期
百科知识1983年12期,近代史研究1984
年2期
试析梁启超参加反袁护国的原因
梁启超的心理学思想评述
冯祖贻
赵莉如
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1期
江西师大学报1984年1期

建国以来梁启超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概述何永传中山大学学报1984年1期,新华文摘
1984年9期
梁启超与方志学
梁启超与翻译
试论梁启超的美学思想
论梁启超爱国思想的演变和特点
梁启超与时务学堂
论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梁启超民族观简论
梁启超在反对“二十一条”斗争中的爱国言行
戊戌变法前后粱启超的爱国思想浅析
试论1900年前后孙中山与梁启超的关系
论戊戌变法后至一九○三年期间梁启超的思想
梁启超民初时期的宪政思想与保卫共和制度的
斗争
刘夫禄
袁锦翔
周忠厚
万发云
朱荫贵
钟珍维万发云
孟祥才
董方奎
苏中立 涂光久
周兴梁
丁龙嘉
董守义
广州研究1984年1期
武汉大学学报1984年1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2期
教育与进修1984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84年3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4期
山东师大学报1984年4期
华中师院学报1984年4期
华中师院学报1984年4期
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5期
齐鲁学刊1984年5期
辽宁大学学报1984年5期
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
的首倡者
张鸿翼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6期
评政治家梁启超的文体与文风
新小说的倡导者严复和梁启超
晚婚的倡导者粱启超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夕
梁启超治学杂拾(集外鳞爪)
梁启超介绍西方社会主义学说的几个问题
梁启超与护国战争
梁启超简论
梁启超从军广西对护国战争的战略意义
辛亥时期梁启超的改良思想
简论梁启超戊戌变法前后的报刊活动和办报主
孙啸虎
(美)夏志清
康春元
刘海峰
黄延复
杨汉鹰
廖京山
季镇淮
董方奎
曾永玲
郭亚夫
社会科学(上海)1984年11期
文学研究动态1984年12期
历史知识1985年1期
历史知识1985年1期
人物1985年1期
江汉论坛1985年2期
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2期
文献1985年3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6期
史学月刊1985年6期
1981届研究生毕业论文简介第357页
回忆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故乡述闻
回忆梁启超先生
粱启超来大连
梁任公的秘密恋史
梁启超
杨鸿烈
佳 木
周传儒
孙宝田
王培尧
苏寿桐
广东文史资料第8辑第35页
广东文史资料第12辑第126页
广东文史资料第38辑第237页
大连文史资料第1辑第124页
*中外人物专辑第2辑第189页
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91页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
骆承烈
(美)勃德等编
贾逸君
耿云志
中外著名教育家小传第97页
中华今代名人传第32页
中华民国名人传(下册)学术第40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2辑第
95页,民国人物传第2卷第289页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
梁启超(1873—1929)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有力的代言人——梁启超
梁启超
辛安亭
林怀卿
周德昌
杨 堪
乔还田
孟祥才
中国历史人物第341页
*中国历代名人120位第393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223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第381页
中国历代名人小传第264页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6卷第293页
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卷)第1190页,中国
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上册)第629页
梁启超杨荫深中国文学家列传第493页,中国学术家列
传第489页
梁启超(1873—1929)
粱启超(1873—1929)
张敏孝
周一平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415页
中国史学家传第286页

粱启超
论梁启超
梁启超与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
戊戌变法时期粱启超的思想
梁启超史学思想试论
粱启超
梁启超与近代报业研究
梁启超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梁启超的思想
梁启超
梁启超
近代思想界一颗巨星——倡导变革的杰出爱国
者梁启超
陈翊林
金冲及 陈匡时
朱眉叔
任访秋
胡 滨
李 侃
汪林茂
赖光临
邵德门
冯友兰
孟祥才
雷 颐
雷 颐
中国百名人传第501页
中国近代人物论丛第133页
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小说卷)第148页
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第130页
中国近代史论文集(下册)第617页
中国近代史散论第159页
中国近代名人小传第218页
*中国近代报人与报业(上册)第154页
*中国近代学人象传(初辑)第185页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第151页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文集第128页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上册)第629页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传第239页
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第170页
学西方梁启超倡导维新
梁启超
梁启超
维护共和——梁启超之联袁与讨袁
梁启超与讨袁护国
梁启超
梁启超的伦理思想
梁启超教育思想
梁启超(1873—1929)
梁任公的晚年生活
梁启超
梁启超
新闻界名人介绍:梁启超(1873—1929)
孟昕伯
罗炳之
李立明
张朋园
胡平生
雷克啸
张锡勤
郭为藩
徐仲林等
阮无名
阿 英
陈敬之
中国近代爱国者的探索第60页
中国近代教育家第84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388页
*中国现代史论集第4辑第271页
*中国现代史论集第4辑第295页
中国著名教育家第137页
中国哲学第12辑第307页
*中国教育思想第603页
中国教育家传略第315页
中国新文坛秘录第57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17页
*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前驱第15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74页
梁启超广西统计局古今广西旅桂人名鉴(旅桂部分)第114
梁启超(1873—1929)
梁启超
梁启超传
梁启超
梁启超传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
我所认识的梁启超与王国维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
庄 葳等
汤志钧
胡思敬
民 仲
唐祖培
谭慧生
贾士毅
齐 盼
蒋善国
杨云萍
毛子水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283页
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增订本(上册)第51页
戊戌履霜录卷四
*民初四大国学家
*民国名人小传第110页
*民国伟人传记第179页
*民国初年的几任财政总长第47页
民族的光辉(上)第254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24辑第35页
*台湾史上的人物第280页
*师友记第127页
名人录第119页
梁启超
谈梁任公
忆东南大学讲学时期的梁启超
“二十世纪新世界 魄飞宇内畴与伦”——与康
有为齐名的维新变法领袖,爱国诗人梁启超
蓝一呆
周善培遗稿
黄伯易
陈家经 梁小克
*当代中国学人小品集第21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第133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94辑第85页
华夏之声第267页
忆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小传
梁启超
梁启超先生评传
梁启超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
梁启超在清末的政治宣传
刘海粟
龙榆生
金 梁
王森然
彭泽周
耿云志
齐鲁谈艺录第120页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第207页
近世人物志第333页
近代二十家评传第189页
*近代中日关系研究论集第51页
近代中国人物第366页

梁启超邵镜人*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九十五辑(总
950)·同光风云录影印本第203页
论梁启超的思想
梁启超小传
梁启超(1873-1929)
梁启超(1873-1929)
梁启超饮冰室——梁启超与图书馆事业
陈旭麓
陈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周邦道
近代史思辨录第253页
近代诗钞第17册
近代诗选第354页
*近代教育先进传略(初集)第377页
*近代藏书三十家第101页
三十自述
余之死生观
双涛阁日记(宣统二年正、二月)
从军日记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文集第4册之十一第15页
饮冰室合集·文集第6册之十七第1页
饮冰室合集·专集第8册之二十九第1页
饮冰室合集·专集第9册之三十三第121
论梁启超的“和袁、慰革、逼满服汉”方针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梁启超
梁启超
中国文学革命的先驱者梁启超
董方奎
耿云志
胡平生
唐卢锋 朱翊新
辛亥革命论文集第217页
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第338页
*现代中国思想家第3辑第149页
现代名人传第59页,现代名人传(战后增
订本)第36页
梁启超先生少年逸事
梁启超(1873-1929)
维新先驱“护国”巨匠梁启超
梁启超评传
浅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
日人德富苏峰与梁启超
近代报界巨匠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
谢国桢
张之傑
郭汉民
袁伟时
郑兆兰
冯自由
蔡尚思
明末清初的学风第275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7册第293页
知识分子与中国历史发展第597页
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第370页
法律史论丛(二)第247页
革命逸史第4集第251页
编辑记者一百人第164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5卷第296页
梁启超与《新民丛报》
梁启超
何炳然
孙文铄
新闻学论集第4辑第134页
新闻界人物(6)第84页

梁启超

新大陆游记梁启超 何守真校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77页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美)勒文林刘
伟等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14页
梁启超与晚清文学革命
清末政体变革与国情之论争:梁启超与立宪政
连燕堂
董方奎
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302页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92页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美)张灏 崔志
海 葛夫平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18页
梁启超传
梁启超
新民之梦:梁启超传
梁启超评传
梁启超评传:笔底波澜 石破天惊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传
追忆梁启超
梁启超传
烂漫天才:梁启超别传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梁启超
梁启超家书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思想
梁启超后期的主导思想仍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
李喜所 元青
耿云志 崔志海
杨天宏
吴廷嘉 沈大德
陈其泰
徐刚
董四礼
陈引驰编
李平 杨伯岭
夏晓虹编
王勋敏 申一辛
范明强
吴荔明
黄敏兰
张品兴编
胡滨
夏东元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71页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539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65页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190页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17页
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年版502页
哈尔滨出版社1996年版625页
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201页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25页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593页
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319页
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311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47页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40页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560页
光明日报1956年3月1日
文汇报1961年4月28日
我对梁启超后期思想的看法
梁启超和前期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澳洲之行
梁启超与杨度友谊始末
情深意挚戊戌两君子——记张元济与梁启超的
交往
曹亨闻
李龙牧
刘渭平
宁重远
王英
文汇报1961年5月5日
文汇报1961年6月27日
华声报1986年1月14日
团结报1986年2月22日
人民政协报1989年12月8日
梁启超的台湾之行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梁启超在政治上学术上和思想上的不同地
位——再论梁启超后期的思想体系问题
陈应龙
赵迺传
蔡尚思
人民政协报1990年7月6日
华东师大学报1958年1期
学术月刊1961年6期,中国近现代学术思
想史论第275页
四论梁启超后期的思想体系问题——读陈旭麓
同志的《辛亥革命后的梁启超思想》
蔡尚思学术月刊1961年12期,中国近现代学术
思想史论第311页
试论辛亥革命前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梁启超史学思想试论
姜春明
李侃
学术研究1963年2期
新建设1963年7期,中国近代史散论第
159页
梁启超论中国史学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论梁启超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兼谈近代
民主观念薄弱的原因
俞旦初
林庆元
史学史资料1980年4期
福州师大学报1981年1期
浅论梁启超的史学
梁启超的目录学思想
梁启超的哲学与社会学思想研究
立宪运动中梁启超国家学说述评
梁启超的中国史学史理论评价——兼谈目前中
国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
李润苍
谢俊贵
王左峰
吴嘉勋
竺柏松
近代史研究1981年1期
江苏图书馆工作1982年2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2年3期
江海学刊1982年5期
江汉论坛1982年9期
梁启超进取性及保守性与康德哲学的关系
梁启超佛学思想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
试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功过
陈嘉健
唐文权
万健
钟珍维
学术研究1983年2期
华中师院学报1983年4期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4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4期

评梁启超关于教育思想和人才学观点的重要遗
稿
李锦全学术研究1983年6期
梁启超后期哲学中的人格主义
梁启超教育思想初探
梁启超与护国战争
梁启超与方志学
近代中国的风云与梁启超的变幻
梁启超关于历史因果律的论述
梁启超与《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试论梁启超的美学思想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真义何
在?
王左峰
程培杰 王新如
赵书刚
刘纬毅
李华兴
韦春景
谢本书
陈永标
曾业英
哲学研究1983年11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1期
西北师院学报1984年1期
吉林史志1984年创刊号
近代史研究1984年2期
史学史研究1984年2期
昆明师院学报1984年2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2期
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3期
梁启超的史学方法论
梁启超世界史著述简评
论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权思想——兼论梁启超
与康有为思想的歧异
言文
高冀
熊月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3期
史学月刊1984年3期
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3期
评梁启超的“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论
《西学书目表》及梁启超的西学思想
梁启超的《记华工禁约》
梁启超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
论1903年前梁启超的国民道德思想
梁启超“报章体”评议
萧萐父 黄卫平
王英中
张瑛
刘振岚
李双璧
侯明古
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3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4期
史学史研究1984年4期
历史研究1984年5期
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5期
复旦学报1984年6期
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初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梁启超与日本
论梁启超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革命”中的
贡献
沈善洪 王凤贤
刘福祥 赵矢元
张锡勤
学术月刊1984年11期
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1期
求是学刊1985年1期
略评梁启超的史学思想
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的作用及其前后
梁启超与1903年前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何哲
邹硬儒
齐鲁学刊1985年2期
云南文史丛刊1985年3期
政治学研究资料1985年4期
梁启超与时代R·Levenson·J
著 刘伟摘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5
梁启超进化史观的演变
简评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变化
梁启超与海外华侨
梁启超与晚清西学
梁启超和他首创的“时评”体
梁启超与方志学
梁启超与日本明治维新
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梁启超的进化史观
梁启超对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影响
梁启超与海外华侨
论梁启超的法制思想
梁启超和近代历史教育
梁启超外资外债思想评述
报坛巨匠梁启超
鲁迅与梁启超
不应萌生的爱情——梁启超与何惠珍
从《庸言》看梁启超
试论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贡献
《新中国未来记》与二十世纪初梁启超的思想
梁启超学术讨论会概述
青年梁启超的自由学说
曹靖国
李玉华
陈占标
吴嘉勋
士华
饶展雄等
王秀华
万发云等
邝柏林
肖延中
钟珍维 万发云
万发云 钟珍维
金相成等
胡太昌
王跃生
王敬文
张德荣
曾景忠
连燕堂
郑永福
马鼎盛
冯契
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10期
史学月刊1986年1期
华夏1986年1期
史林1986年1期
新闻实践1986年2期
广东史志1986年2期
日本研究1986年2期
海南大学学报1986年2期
学术研究1986年3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年3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3期
广州研究1986年3期
历史教学1986年4期
九江师专学报1986年4期
新疆新闻界1986年5期
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5期
名人传记1986年6期
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6期
文学遗产1986年6期
中州学刊1987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87年1期
学术月刊1987年1期

试论梁启超的破坏主义思想
五四时期的张东荪、梁启超不是地主买办阶级
代表
段光达
赵景峰
牡丹江师院学报1987年1期
党史研究1987年1期
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一文写作时间考
梁启超与护国运动
梁启超走向小说创作的路程
论梁启超与护国战争
先驱者走向世界的足迹——谈康有为、梁启超
出国日记
一平
殷常符
蔡庚辛
马鼎盛
陈左高
近代史研究1987年2期
北京师院学报1987年2期
河北大学学报1987年2期
中州学刊1987年2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2期
简论梁启超对屈原楚辞研究的历史贡献
论梁启超的宪政思想
陶行知、梁启超、张学良与南开学校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在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中的作
罗文华
刘嗣元
夏嘉 应之
王永贞
艺谭1987年3期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3期
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3期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3期
梁启超《烈宦寇连材传》考疑
梁启超的传记文学观
梁启超的人口思想
梁启超多变论
梁启超和中国诗歌史论
梁启超教育革新思想初探
梁启超与反袁斗争
梁启超与日本明治小说
论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形式
梁启超对鲁迅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影响
鲁迅早期思想与梁启超
严复梁启超“三民”理论的比较研究
新发现的梁启超致犬养毅函
梁启超的妇女解放思想
梁启超的人才思想初探
论梁启超的“道德革命”思想
论梁启超对我国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贡献
论梁启超对早年毛泽东的影响
孙中山梁启超历史观比较论
梁启超和我国小说理论的近代化
梁启超艺术情感初探
梁启超与清代艺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疏证
发凡
戚其章
刘福祥
程绍珉
黄珅
易新鼎
黄新宪
徐枫
夏晓虹
胡代胜
张琢
罗成琰
胡代胜
陈占标
王林
蒋平亮
汪林茂
周行易
萧延中
杨念群
颜廷亮
王家芳
祁龙威
历史档案1987年4期
长春师院学报1987年4期
郑州大学学报1987年4期
历史研究1987年4期
北京师院学报1987年4期
教育研究1987年4期
北方论丛1987年5期
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5期
中州学刊1987年5期
鲁迅研究1987年11期
鲁迅研究1987年11期
广州研究1987年12期
学术研究1988年1期
河南大学学报1988年1期
人才1988年1期
杭州大学学报1988年1期
学术研究1988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88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88年1期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2期
江西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2期
扬州师院学报1988年2期
康梁与鲁两生
梁启超笔舌生涯中的闪光
梁启超的严禁早婚、提高人口素质观
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演变
论梁启超的历史观
维新运动中康梁农业改革思想初探
化私为公的藏书家梁启超
简论戊戌政变后(1898—1902)的梁启超
鲁迅与梁启超
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论人的近代化与梁启超的“新民”理论
梁启超“破坏主义”思想透视
梁启超是抄录太平天国印书回国的第一人
梁启超“开明专制”思想述评
论梁启超的利用外资思想
简论梁启超中西文化融合的理论观点
(港)蒋英豪
卢万玉
黄玉兰
王俊明
张锡勤
沈其新
苏精
张松之
王强
杜先菊
陈中凡
蔡开松
张铁宝
蔡永飞
曹均伟
毛世全
广东社会科学1988年3期
湖北大学学报1988年3期
人口战线1988年3期
北方论丛1988年3期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3期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1988年3期
文教资料1988年4期
河北师院学报1988年4期
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4期
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5期
学术研究1988年5期
求索1988年6期
学术研究1988年6期
政治学研究1988年7期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8年9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1期

梁启超的文学创作论
梁启超伦理思想的结构与特色
梁启超与佛教的“业报轮回说”
梁启超与图书馆
梁启超政治品质论略
康梁思想异同述论
梁启超《新民说》的文化寻根
梁启超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图书馆运动
论第一部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读梁启超《论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陈少松
雷广臻
方映灵
卢调文
王国义
李侃
胡代胜
王记录
徐健
崔荣华
南京师大学报1989年1期
内蒙古师大学报1989年1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报1989年1期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9年1期
锦州师院学报1989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89年2期
江汉论坛1989年2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2期
福建图书馆学刊1989年2期
贵州大学学报1989年2期
论梁启超三次脱离政治宣言
论梁启超由主“变法”到主“开明专制”的思想演
变历程
周武
董萍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2期
益阳师专学报1989年2期
论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讲学时期的思想
梁启超人生哲学思想初探
梁启超与早期中国无政府主义
梁启超政治改革思想评述
论梁启超在中国传播西方哲学的启蒙意义
论梁启超的“国民观”
梁启超《新民说》的再认识
梁启超戊戌变法前后的教育思想
两次社会主义论争中的梁启超
梁启超的报刊编辑思想
论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康有为、梁启超的美育和美术思想简介
梁启超治学方法简论
辛亥前梁启超与革命派的矛盾(上、下)
梁启超比较逻辑思想述评
梁启超的美学思想
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演变
陈殊培
天祥
汤庭芬
惟文华
黄见德
沙磊
崔志海
孙石月 王青梅
杨慧清
里明
周武
张恒翔
奚椿年
侯宜杰
曹祥云
邹华
刘福祥
船山学报1989年2期
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89年3期
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3期
安徽师大学报1989年3期
学习与探索1989年4、5期
近代史研究1989年4期
山西师大学报1989年4期
史学月刊1989年4期
史学月刊1989年5期
江海学刊1989年5期
中国美术教育1989年6期
社会科学探索1990年1、2期
益阳师专学报1990年1、2期
福建论坛1990年1期
西北师大学报1990年2期
东岳论丛1990年2期
一九○二——九○三年间梁启超对康有为之
离异与回归
钟永山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2期
但开风气不为师——论梁启超的文学史地位
护国战争与梁启超
梁启超莅湘缘由辨异
梁启超与孙中山历史观之比较研究
梁启超与资政院
论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权民智思想
梁启超社会思想研究
梁启超——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先驱
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典型意义
浅谈梁启超目录学思想和成就
晚清小说界革命主将梁启超
传统民族主义的近代性转变——试论梁启超的
国家民族主义思想
夏晓虹
冯慧珠
蔡开松
闾小波
罗华庆
刘振岚
周武
范岱年
谢刚 元青
赵士桓 杨碧
庄严
刘云波
文艺研究1990年3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3期
求索1990年3期
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3期
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3期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3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4期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0年4期
南开学报1990年4期
华中师范学报1990年4期
宁波师院学报1990年4期
求索1990年5期
梁启超佛学思想概述
论梁启超的文化观——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的
冲突与调和
天祥
黄珅
学术研究1990年5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5期
论梁启超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的地位
孙中山与梁启超关于中国现代化的选择
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
论梁启超进化史观及其变化
覃北刿
耿云志
赵哲
王也扬
湖北大学学报1990年5期
历史研究1990年5期
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1期
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1期

孙中山与梁启超
梁启超遗札
论梁启超的法律思想
梁启超的“开明专制”思想新探
梁启超教育思想述评
梁启超人才思想评述
梁启超为什么放弃美式共和方案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化
辛亥革命前夕梁启超的西学宣传
梁启超与民初政治
李喜所
重庆市博物馆
王威宣
彭南生
曾凡炎
李必胜
董方奎
李华兴
唐文权
胡绳武
天津师大学报1991年1期
档案史料与研究1991年2期
山西大学学报1991年2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3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3期
安徽史学1991年3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3期
历史研究1991年3期
史学月刊1991年5期
近代史研究1991年6期,辛亥革命与近代
中国——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
术讨论会论文集第1485页
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
梁启超新文体与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
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局限
“新民”与强国——严复、梁启超新民学说评析
福泽谕吉与梁启超近代化思想比较
梁启超“革命排满”主张评析
梁启超与近代墨家
略论梁启超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贡献
论梁启超的政治品格与学术品格
梁启超的财政生涯述略
论梁启超的国民精神批判
论辛亥前梁启超的民族主义
也论梁启超的“流质易变”
从《新民说》看梁启超对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反
陈祖武
易树人
姜波
李益然
田文军
高力克
宾长初
罗检秋
刘静
吴前进
元青
贾云平
闾小波
郭驰
杨奋泽 马永山
清史论丛1991年8辑
江汉论坛1991年12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1期
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3期
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3期
历史研究1992年3期
社会科学家1992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92年3期
山东大学学报1992年3期
史林1992年3期
天津师大学报1992年5期
社会科学家1992年5期
近代史研究1992年5期
学术月刊1992年7期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3年1期
论梁启超科学观的确立及其流变
梁启超的佛教史研究
梁启超、胡适、李大钊历史观比较
梁启超传记文学初探、
梁启超整顿清末财政方策评议
论梁启超二十世纪鼓吹革命
梁启超的维新观与心学
梁启超欧游归来后的文化思想倾向刍议
梁启超新民思想述论
试论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的内
涵与要害
段治文 戴锡保
天祥
胡晓
王炎 王成军
梁义群
刘云波
吴雁南
元青
胡维革
刘振岚
浙江大学学报1993年1期
学术研究1993年2期
安徽史学1993年2期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2期
北京档案史料1993年2期
史学月刊1993年2期
近代史研究1993年3期
中州学报1993年3期
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3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3期
试论梁启超文化思想的内在一贯性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进程的复杂影响
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
梁启超早期史学思想与浮田和民的《史学通论》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的出色成就
重评康梁维新派——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
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关健瑛
张锡勤
刘晓辰
蒋俊
陈其泰
林有能
求是学刊1993年3期
北方论丛1993年5期
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5期
文史哲1993年5期
学术研究1993年6期
学术研究1994年1期
简论梁启超民主进程渐进论的科学性
梁启超《新史学》的真实意义及历史学的误解
梁启超对史学认识的探讨
梁启超先秦思想史研究的近代学术特色
梁启超与日本
论梁启超社会启蒙思想
论鲁迅与梁启超的启蒙主义思想
董方奎
黄敏兰
王也扬
陈其泰
谢俊美
焦润明
张全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2期
近代史研究1994年2期
长白学刊1994年2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2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2期
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2期
齐鲁学刊1994年2期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演变
戊戌以后康梁与维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自立军起义前后的容闳与康梁
梁启超的民权观与卢梭主权在民说
梁启超等创办松坡图书馆史料一组
梁启超新史学与国民教育
试析梁启超的“政治革命”论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梁启超文化观寻迹与反思
梁启超与今文经学
论梁启超由拥袁到反袁思想的演变
梁启超改造国民性构想之评说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
对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唯心史观的剖析
与批判
吴春梅 方之光
高镇华
容应英
宝成关
郭一梅选编
龚郭清
刘云波
畅引婷 畅芳珍
李大华
郑师渠
林家有
杨义银
王也扬
陈利今
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2期
历史研究1994年3期
历史研究1994年3期
历史研究1994年3期
北京档案史料1994年3期
浙江师大学报1994年3期
学术研究1994年3期
山西师大学报1994年4期
江汉论坛1994年4期
中州学刊1994年4期
文史哲1994年4期
河北学刊1994年6期
历史教学1994年9期
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1期
梁启超晚年的佛学研究
梁启超与民主党
戊戌后几年间梁启超政治性格的双重性
梁启超教育思想论略
梁启超在二十年代初社会主义问题争论中的角
李喜所
曾业英
周兴棵
赵越智
应学犁
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95年1期
中山大学学报1995年1期
求是学刊1995年2期
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2期
《新大陆游记》与梁启超的美国观
梁启超与袁崇焕研究
论梁启超的启蒙思想
论梁启超的文化选择观
梁启超对白话诗和白话文的意见
离异与回归:戊戌变法后梁启超两次思想转变
梁启超文化史观及其所受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
略论梁启超对《时务报》的贡献
论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资产阶级史学理论之形
宋德华
陈树良 陈春声
梁念琼 周忠
焦润明
连燕堂
宾长初
葛志毅
皮后锋
周一平
暨南学报1995年3期
学术研究1995年3期
河北学刊1995年3期
辽宁大学学报1995年3期
文史杂志1995年4期
求是学刊1995年5期
学习与探索1995年5期
学术论坛1995年5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5期
近代化与传统——戊戌时期梁启超个例研究
梁启超草拟护国起义文稿
梁启超研究的新成果——简评耿云志、崔志海
著《梁启超》
梁启超与《变法通议》
1903:梁启超的国家学说和经济构想
梁启超的日本观
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兼论梁氏对传统法文
化的转化创新
龚郭清
吴强选编
朱文华
申松欣
李喜所
焦润明
俞荣根
浙江师大学报1995年6期
云南档案1995年6期
近代史研究1995年6期
历史教学1995年7期
学术研究1996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96年1期
孔子研究1996年1期
近年来梁启超研究综述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小说革新的贡献——梁启超
与晚清“小说界革命”
张衍前 于志国
钟贤培
文史哲1996年2期
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2期
论护国运动中的梁启超
论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
论梁启超对封建科举教育的批判
试论梁启超思想的基本历程
试论梁启超思想的基本特征
梁启超建议新式企业制度思想探析
梁启超论儒家文化与民族主义
梁启超辛亥前后思想变化的实质与表象
学术的良知和严谨——梁启超《年谱》和《手迹》
校读感言
丛曙光
刘圣宜
程禹文
龚郭清
龚郭清
刘仁坤
皮明勇
马勇
吴铭能
山东师大学报1996年2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2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2期
安徽史学1996年2期
浙江学刊1996年2期
求是学刊1996年3期
齐鲁学刊1996年3期
东岳论丛1996年3期
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3期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梁启超晚年史学思想再认识
梁启超与梁思成
梁启超在日本的小说出版活动考略
梁启超《新民说》论纲
梁启超对近世中国“文化重演”现象的诠释
梁启超社会主义观再认识
梁启超与中国史学的近代化
晚年梁启超与现代新儒家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之共和思想:国家与社会的
制衡
郭汉民
张书学
劳允兴
王中忱
张锡勤
冯天瑜
董方奎
陈其泰
董德福
(美)沙培德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4期
山东大学学报1996年4期
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4期
清华大学学报1996年4期
求是学刊1996年5期
学术月刊1996年5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5期
南开学报1996年5期
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6期
学术研究1996年6期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
试析梁启超的“英雄史观”
梁启超论人的社会化
梁启超英雄观辨
历史的悖论——评梁启超的开明专制思想
论梁启超的政府干预思想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成书考
梁启超的“史诗”——《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析论
试析梁启超戊戌变法后的启蒙思想
荜路开山 功在其后——梁启超戊戌评议述略
梁启超、蔡元培在湖广会馆欢迎会上的演说词
崔志海
李峰
周好
李宝红
阎平
杨宏雨
(日)狭间直树
蒋英豪
吴乃华
黄保信
张文武 张 鹏选
近代史研究1997年1期
浙江学刊1997年1期
江海学刊1997年2期
湖北大学学报1997年2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3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97年4期
求是学刊1997年4期
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4期
河南大学学报1997年5期
北京档案史料1997年5期
梁启超科技形象初论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新旧文学的过渡
论梁启超关于女子教育的思想与实践
维新时期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
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之史学
试析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改革思想
梁启超倡议创办中国文化学院析论
评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梁启超丢失《奈端数理》译稿
梁启超晚年史学思想简析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一个世纪话题——评梁启超的《新民说》
从梁启超到鲁迅:关于国民素质改造问题
梁启超《异哉》一文的公开发表问题
梁启超的中道精神——谨以此文纪念梁启超诞
生一百二十五周年
戴建平
蒋英豪
郭剑波
杜学元
项文惠 钱国莲
赵国权
韩华
刘明铛
戴念祖
李平
龚郭清
黄珅
张立芳
李德芳
阮炜
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5期
南开学报1997年5期
浙江师大学报1997年5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5期
浙江学刊1997年6期
河南大学学报1997年6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期
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1期
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2期
安徽师大学报1998年2期
浙江师大学报1998年2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2期
山东社会科学1998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98年3期
深圳大学学报1998年3期
梁启超与胡适关于《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论辩刍
董德福复旦学报1998年3期
论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变与不变
从梁启超胡适打牌说起
20世纪初梁启超对中国学术思想演进的宏观
考察
任幸芳
梁实秋
陈其泰 安静波
浙江师大学报1998年3期
*传记文学1998年73卷3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4期
近代民族主义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
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
梁启超与日译西学的传入
王国维与梁启超
应该为梁启超摘帽平反
筹划庚子勤王运动期间梁、孙关系真相
关于梁启超称颂“王学”问题
梁启超:近代中国的精神之父
吴春梅
阮炜
李伟
亓曙冬 陈同
董方奎
郭世佑
(日)狭间直树
董方奎
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4期
深圳大学学报1998年4期
山东师大学报1998年4期
史林1998年4期
安徽史学1998年4期
历史研究1998年5期
历史研究1998年5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5期

梁启超的城市观念初探——以《新大陆游记》为
中心
赵可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5期
梁启超的史学理论与其文艺观点的关系
梁启超的宗教观
梁启超文化观述论
梁启超与《时务报》
近期梁启超传记综述
梁启超民元临时工商会议演说词平议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新史学
从听梁启超演讲谈到一般名人演讲
从《饮冰室合集》看梁启超对江西历史人物的评
郑适然
雷莉
李宝红
沈继成
东方
朱英
杨华
梁实秋
吴孟雪
汕头大学学报1998年5期
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5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5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5期
文史哲1998年6期
历史研究1998年6期
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6期
*传记文学1998年72卷6期
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7期
梁启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梁启超的文字改革观及近代日本的影响
梁启超女学与女性社会化思想及其影响
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文化传播
论清末梁启超的国家思想
日本在中国接受近代思想中的作用——梁启超
个案国际研讨会述评
史云波 董德福
高扬
黄炳琛
郝雨
方平
桑兵
中州学刊1999年1期
湖湘论坛1999年1期
重庆师院学报1999年1期
河北大学学报1999年1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1期
历史研究1999年1期
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梁启超
“道德进步论”与“俱分进化论”——梁启超和章
太炎伦理思想比较之二
黄敏兰
彭平一
人文杂志1999年1期
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2期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研究与近代化的学术文化思
葛志毅学习与探索1999年2期
梁启超与近代文学启蒙
清末中国政体模式与现代化进程——梁启超
“开明专制论”评析
关爱和
姚传德
史学月刊1999年2期
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2期
儒学传统与梁启超的启蒙救国取向
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评海外三部梁启超思想研究专著
试论梁启超对中国图书文献学的贡献
五四运动与梁启超的现代政治理念
近代民主追求与传统资源利用——戊戌变法时
期梁启超个案研究
敖光旭
安静波
崔志海
王旭东
蒋广学
龚郭清
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2期
近代史研究1999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99年3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3期
浙江学刊1999年4期
梁启超的戏曲创作与近代戏曲变革
梁启超对中西文化的思考
略论梁启超谋救光绪皇帝的活动(1898年
9月—1900年9月)
左鹏军
郭汉民
耿云志
中州学刊1999年4期
广西社会科学1999年4期
历史研究1999年4期
辛亥革命前夕梁启超袁世凯关系探幽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与批评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化研究
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政治理想架构
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政治思想两大基本倾向
梁启超情感论文艺观及其现代意义
梁启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参战问题
论梁启超前期史学的时代特色
梁启超与近代史学
梁启超的传记理论及其贡献
梁启超论举借外债的政治前提
梁启超新史学从政治向学术的过渡
论梁启超对传记之文史关系的创见
国民性:沉郁的世纪关怀——从梁启超、陈独
秀、鲁迅的思想个案出发
陈虹娓
曾扬华
李世龙
龚郭清
龚郭清
杨立民
刘振岚
安静波
李喜所
杨俊才
潘国琪 朱俊瑞
黄敏兰
杨俊才
张宝明
北方论丛1999年4期
中山大学学报1999年5期
北方论丛1999年5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5期
浙江师大学报1999年5期
河北学刊1999年6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6期
北方论丛1999年6期
历史教学1999年7期
北方论丛2000年1期
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1期
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1期
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1期
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2期

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
梁启超小说观念及实践的过渡性特征
梁启超佚函中的绑架刘学询方案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
梁启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梁氏父子与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
评梁启超“趣味主义”人生观
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梁启超的功利主义伦理观
梁启超为争取“五卅运动”胜利所做出的巨大努
许小青
徐德明
郭世佑
黄敏兰
孔范今
沈颂金
陈望衡
孙韶林
吕滨
董方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2期
扬州大学学报2000年2期
历史研究2000年2期
江汉论坛2000年2期
文史哲2000年2期
山西师大学报2000年2期
湖南大学学报2000年2期
晋阳学刊2000年3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3期
北方论丛2000年3期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的国家主权观念
两种不同的学术范式——梁启超、钱穆《中国近
三百年学术史》之比较
刘新华 孙晓飞
周国栋
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3期
史学月刊2000年4期
论梁启超向清学正统派的复归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启超与胡适
从梁启超的报刊实践看其“善变”与“不变”
贡献与缺憾:梁启超史学思想再审视
梁启超对洋务派的批判
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科学精神
论梁启超对史学性传记之操作原则的阐述
简论梁启超对物质科学与精神文化关系的探讨
梁启超论国民改造途径
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意义
梁启超与福泽渝吉启蒙思想在清末中国的传播
与影响
周国栋
陈江明 方乐乐
刘虹
杨树标等
刘振岚
石井刚
杨俊才
罗一楠
孟昭红
杨晓明
闵锐武
文史哲2000年4期
安徽史学2000年4期
广西大学学报2000年5期
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5期
史学月刊2000年5期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年5期
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5期
长白学刊2000年6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年6期
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6期
河北学刊2000年6期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革命
清帝退位前夕梁启超与袁世凯关系
试论梁启超对康有为的师从与叛逆
梁启超对新民理论的探讨
梁启超与《改造》
梁启超:“天丧斯人”
梁任公先生传
戊戌维新运动的著名领袖《梁启超》传记出版
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其书信手稿由其后代捐
赠国家
张永芳
李永胜
陈鹏鸣
吕滨
楚永全
文 同主编
刘盼遂
李方诗等主编
李维民主编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6期
历史研究2000年6期
河北学刊2000年6期
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7期
学术月刊2000年7期
人类档案——中外名人之死第415页
广清碑传集第二十卷第1361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4)第386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8)第336页
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1873—
1929)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6页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
著论求为百世师——说梁启超的“善变”
寂寞身后事——时人眼中的梁启超
追寻历史的踪迹(关东篇):梁启超·明治小说
追寻历史的踪迹(关西篇):德富文库·梁启
超·罗振玉
王一义
范济国
夏晓虹
夏晓虹
夏晓虹
夏晓虹
中国近代名记者第8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296页
旧年人物第50页
旧年人物第71页
旧年人物第114页
旧年人物第132页
菊砚端砚尽关情
考据与图表的现代功用——读梁启超《中国之
美文及其历史》
夏晓虹
夏晓虹
旧年人物第169页
旧年人物第178页
清学的有用与无用——读梁启超的学术史二种
两代间的政治活动家和文化巨人——梁启超
梁任公先生传
“滦州兵谏”与梁启超的关系质疑
梁启超先生评传
夏晓虹
耿云志
刘盼遂
周永华
王森然
旧年人物第184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4卷第79页
辛亥人物碑传集第421页
辛亥革命史丛刊1983年5辑
近代名家评传第187页

梁启超肖 黎等主编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男人第477页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