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释义 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的略称。意为极久远的时节。源于印度婆罗门教,认为世界经过若干年就要毁灭,然后再重新创造出来,这个固定的周期,谓之“劫”,宣称世界要经历许多“劫”。印度教和佛教均袭用,但说法不一。《释迦氏谱》云:“劫是何名?……此土译之名大时也,此一大时其年无数”。佛教认为,世界的发展,有成有毁,循环重复,有一定之周期。一般分为大、中、小三劫。每一“大劫”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为“四劫”,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小劫”。由“小劫”至“大劫”依次递进,至“坏劫”时,有水、火、风三灾出现,世界归于毁灭。民间也因此把“劫”作为天灾人祸的代名词。
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或‘劫簸’)”之略。佛教用语。极长的时间单位。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因之。佛教沿用但说法不一。《释迦氏谱》:“劫是何名?此云时也。若依西梵名曰‘劫波’,此土译之名大时也,此一大时其年无数。”一般分为大劫、中劫、小劫。谓世上人的寿命有增有减,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及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各为一小劫,合一增一减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通称“四劫”。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坏劫”时,有火、水、风三灾出现,世界归于毁灭。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