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李大釗 |
释义 |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筆名明明、冥冥、孤松、獵夫等,河北樂亭人,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 生。幼年在私塾讀四書經史。1905年考入永平府中學。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在校期間任北洋法政學會編輯部部長,編輯《言治》雜誌。1913年畢業; 同年冬,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留學期間任中華留日學生總會編輯主任,主編總會刊物《民彝》。1914年在日本組織神州學會,進行反對袁世凱活動。1915年1月,袁與日本簽定“二十一條”時,被推爲留日學生總會文牘幹事,率留日學生反對; 5月回國。1916年6月,應湯化龍等邀請,赴北京辦 《晨鐘報》,任總編輯。1917年1月,受章士釗之聘,任 《甲寅日刊》編輯。1918年1月,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並參加《新青年》編輯部; 同年底,與陳獨秀等創辦《每週評論》,主編和革新《晨報副刊》,任《少年中國》編輯主任,宣傳馬列主義。1920年任北京大學教授; 3月領導成立北京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發起組織北京共產主義小组。1921年7月因公未能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仍被公認爲中共創始人; 8月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主任。1922年7月,當選爲中國共產黨第二届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8月加入中國國民黨。1923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會,當選爲中央執行委員。1924年1月,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孫中山指定爲大會五人主席團成員之一,並當選爲國民黨第一届中央執行委員; 2月返北京,領導组建國民黨北京市黨部、天津市黨部;6月率中共代表團赴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 年底任中共北方區委書記。1925年1月,出席中共第四次代表大會,當選爲中央執行委員; 冬,工農兵大同盟成立,被選爲書記。1926年1月,當選爲国民黨第二届中央執行委員。三一八惨案後,轉入地下工作,將國共兩黨北方領導機關遷入東交民巷蘇聯大使馆旁之舊俄兵营内。1927年4月6日,被奉系軍閥逮捕; 28日就義。年38歲。著有《守常全集》 (1939年出版)。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