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曹荻秋 | |||||||||||||||||||||||||||||||||||||||||||||||||||||||||
释义 | 曹荻秋1909—1976四川资阳人 曹荻秋1909—1976四川资阳人。青年时代起即投身革命,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川西温江县工委书记,参加领导广汉暴动。1931年任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后到上海任中国文化总同盟秘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总会党团书记。1932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法庭上和监狱里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1937年出狱,先后在上海文委、武汉救国总会、西北军二十七军团工作。1939年起,历任鄂西北省委宣传部长,豫鄂边省委宣传部长,盐阜区党委组织部长、行署主任,苏北区党委宣传部长、行署副主任,盐阜区党委书记,十二纵队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苏北军区政委,华中行政办事处主任,江淮区党委书记、江淮军区政委,华东支前司令部副司令等职。全国解放后,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第一书记,重庆市副市长、市长,中共四川省委第三书记,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副市长、市长等职。还被选为第一届、二届、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曹荻秋
曹荻秋
曹荻秋1909——1976原名仲榜,號健民,四川資陽人,1909年 (清宣统元年) 生。6歲入私塾。10歲入本鎮公立小學,旋轉至資中縣球溪鎮小學。後考入省立第六中學(资州中學)。1926年夏,考入成都師範大學,參加三民主義學社和導社。192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任中共成華縣中心區委宣傳部部長,川西特委宣傳部幹事。1930年大學畢業後,在温江縣中學任訓育主任,同時任中共川西温江工委書記; 同年6月,被派往廣漢任特委書記,化名曹雪樵,以廣漢男中訓育主任身份爲掩護,组織廣漢起義前敵委員會,爲領導人之一,1931年避捕到重慶,任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部長,不久,又奉調至中共江北縣委工作; 同年3月,赴上海,任左翼中國文化總同盟秘書,旋又任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總會黨團書記。九一八事變後,參加上海民衆救國會,组織上海學生赴京請願團,任總指揮。1932年3月,與弟曹心哲,因叛徒出賣被捕,判刑五年。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於8月釋放。旋回上海,參加中共江蘇省文委工作,並負責領導上海文化團體中共黨的工作。1938年2月,在武漢任武漢救國會聯絡部部長,不久,被派入國民政府軍委會宣傳廳任職,後又調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第二十七軍團幹訓團任主任政治教官;10月武漢淪陷後,赴鄂西北特委 (後改爲省委) 工作,同時在第五戰區政治部設計委員會任副主任委員。1939年6月,被中原局調往河南竹溝參加中共豫鄂邊區省委工作; 同年10月,隨劉少奇赴豫皖蘇邊區,參加區黨委兼任皖北特委書記。1940年11月,赴鹽城參加領導鹽阜抗日根據地開闢工作。皖南事變後,1941年1月,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部在鹽城建立; 2月中共鹽阜淮漣區黨委 (又稱鹽阜區黨委) 成立,任宣傳部部長,後又兼任民運部部長和敵工部部長。1942年9月,任鹽阜行署主任,鹽阜區整風學習總委員會副主任;同年秋,受鹽阜地委委托籌辦鹽阜青年幹部學校,任校務委員; 10月鹽阜區参議會召開,當選爲行委會主任。抗戰勝利後,任中共鹽阜區地委書記。1946年7月,兼任鹽阜區支前司令部司令員和政委。1947年初,任中共蘇北區黨委書記; 3月任蘇北軍區政治委員。1948年春,任中共江淮區黨委書記; 5月任江淮軍區政治委員; 11月任華中支前司令部政治委員。1949年2月,任華東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員; 6月第二野戰軍司令部在上海成立西南服務團,任團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第一書記,重慶市副市長、市長。1955年11月,調赴上海,任市委書記、副市長、常務副市長。1964年任上海市市長。爲第一、二、三届全國人大代表。1976年3月19日在上海逝世。終年67歲。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