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刘桢
释义 刘桢①(?—217)东汉末东平宁阳(今山东东平东)人,字公干。少以才学知名。建安中,为曹操丞相掾属,又曾为平原侯曹植庶子。曹丕曾请文学之士酒宴,命夫人甄氏出拜,座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被操罚输作部,使磨石。后免为吏。为“建安七子”之一,诗文均长,丕称其五言诗妙绝当时,而其文壮而不密。有《毛诗义问》十卷,文集四卷,今不存,清人有辑本。②(?—1369)元泸州(今属四川)人,字维国。元统进士。官大名路经历。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隐居方山。至正十八年(1358),受明玉珍邀请,参加红巾军,先后任理问、参谋。二十二年,与戴寿等进劝明玉珍称帝,建大夏国,任宗伯,诏令多所代制。二十六年明玉珍死,明升继位,任中书右丞相。
刘桢(?—217)东汉末文学家。字公幹。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少以才学知名,警悟辩捷。建安中,为曹操丞相掾属,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卒于疫中。与孔融、王粲、陈琳、徐幹、阮瑀、应玚齐名,号“建安七子”。又与曹植并称“曹刘”,与王粲并称“王刘”。其五言诗以气格胜,当时享誉甚高。曹丕《与吴质书》有“妙绝时人”之称,钟嵘《诗品》有“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之誉。《赠从弟三首》为其代表作。其文,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以为“有美于为诗”。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公幹集》。生平事迹见《三国志》卷二一。

刘桢  ?—217

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南)人。汉末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因有文才被曹操赏识,征召为丞相掾属。曹丕、曹植也因他文词巧妙,经常同他交往。刘桢性格高傲倔强。一次,曹丕宴请众文士,饮至酒酣,特命夫人甄氏出来拜谢。座上众宾客都俯首以待,只有刘桢坐在那里平视甄夫人。曹操得知后,很不高兴。认为刘桢不敬,就把他扣押起来,判处他死罪。后来减免死刑,罚他做工抵罪,至刑满才重新起用他做官。建安二十二年(217),瘟疫流行,刘桢死于疫中。

刘桢的诗今存十五首,多为赠答之作。他的诗直抒胸臆,不尚雕琢,风格遒劲,以气盛见长。代表作《赠从弟》三首,其中《亭亭山上松》尤为著名。诗中凌寒挺立的松柏,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以比兴手法抒写情怀,表现了“真骨凌霜,高风跨俗”(《诗品》卷上)的品格。曹丕在《与吴质书》中称刘桢“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钟嵘把他的诗列为上品,说:“自陈思(曹植)以下,桢称独步”。都对他评价很高。后世把他与曹植并称,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四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公干集》一卷。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