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惲代英
释义

惲代英1895——1931

又名蘧軒,字子毅,筆名代英、英、但一、天逸、稚宜、F.M,化名作林,祖籍江蘇武進,1895年 (清光绪二十年) 生於湖北武昌。1900年人家塾讀書。1913年考入中華大學預科。兩年後進該校文科中國哲學門學習。1918年畢業,被聘爲該大學中學部主任。1919年5月,籌備成立武昌學生團,支援北京五四學生運動。1920年2月,與林育南等創辦利群書社; 同年春,赴北京與李大釗、鄧中夏建立聯繫,受少年中國學會委托,負責編輯《少年中國學會叢書》;11月應章伯鈞之聘,任安徽宣城第四師範教務主任。1921年7月,加入中国共產黨; 11月赴四川,任瀘縣川南聯合師範學校教務主任,組建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2年4月,任該校校長。1923年初,辭去川南師範學校職務,赴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和西南公學任教; 夏,任教於上海大學; 8月出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並選爲中央執行委員; 10月主編《中國青年》。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曾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宣傳部秘書,負責編輯《新建設》。1925年底,與沈雁冰組織國民黨左派上海特别市黨部。1926年1月,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爲中央執行委員,會議結束後,留在廣州,任中共廣東區委青年部部長; 3月任黄埔軍校政治總教官兼軍校中共黨團書記。1927年1月,奉命回武漢,主持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工作; 3月後兼任湖北省政府委員; 同月武漢中央軍校更名爲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被委任爲校務委員; 4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爲中央委員; 七一五政變後,往南昌參加起義,任前敵委員會委員,兼政治部代主任; 八一南昌起義後,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宣傳委員會代主席; 10月被選爲中共南方局委員和中共廣東省委常委,主編省委機關刊物《紅旗》; 12月領導廣州起義,任廣州蘇維埃政府秘書長。1928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調至上海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1929年底,調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長。1930年4月,調任上海滬東行動委員會書記; 同年5月6日,在楊樹浦被逮捕。1931年2月,被解往南京中央軍人監獄; 4月29日在獄中被殺害。年36歲。著有《請看閩西農民造反的成績》、《閩西蘇維埃的過去與將來》、《悼廖仲凱先生》、《民族革命中的中國共產黨》、《讀<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國民黨中的共產黨問題》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