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刘攽 |
释义 | 刘攽(1023—1089)北宋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贡父,或作戆父、赣父,号公非。刘敞弟,与敞同为庆历六年(1046)进士。仁宗、英宗两朝历州县官二十年。入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熙宁初同知太常礼院,因反对新法,出为地方官,治尚宽平。坐任京东转运使时职事废弛,黜监衡州盐仓。元祐时起为中书舍人。自幼刻苦自励,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分担汉代部分。著有《东汉刊误》、《彭城集》及《公非集》等。又与兄敞、侄奉世合著《汉书标注》。 刘攽(1023—1089)宋史学家、诗人。字贡父,一作戆父,或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与其兄敞同登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神宗熙宁初,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尝贻书王安石,论新法不便,出知曹州。曹地盗匪横行,重法不能止。攽为治尚宽平,盗亦衰息。哲宗元祐初,起知襄州,加直龙图阁、知蔡州。苏轼等人上疏力荐,召拜中书舍人。攽博览群书,于史学造诣尤深,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其学问才华,时人莫不推重。所作诗文亦足称道,如七言古诗《城南行》,表现诗人对受难百姓哀悯之情,语言平易朴实,简捷流畅,而含意深厚,是其古诗代表作之一。其近体诗亦有特色,如七绝《新晴》、《雨后池上》等,从不同角度描绘雨后的景致,抒发宁静恬淡之心情。写景丰富多彩,含蓄有致,给人以清美的艺术享受,可见其对各种体裁的诗歌皆能驾驭自如。平生著述甚丰,惜大都亡佚,今存有《孟子外书》四篇、《东汉书刊误》四卷、《汉官仪》三卷、《彭城集》四十卷、《中山诗话》一卷等。生平事迹见《宋史》卷三一九。 刘攽 1023—1089北宋大臣。字贡父,号公非,宋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庆历六年(1046年),与其兄刘敞同时考中进士,先是做了二十多年的州县地方官,后升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熙宁初因反对新法出为地方官。坐任京东转运使时职事废弛,贬监衡州盐仓。元祐时起为中书舍人。刘攽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曾协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负责该书的汉代部分。他独立完成的《东汉刊误》一书,尤为时人所称道。另有《彭城集》、《中山诗话》传世。为人不修边幅,喜欢开玩笑,并因此得罪了一些人,终不能改。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