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列子注》东晋张湛注。八卷。以贵无论思想解释《列子》,认为:“至无者,故能为万变之崇主也”,又说:“形、声、色、味皆忽尔忽生,不能自生者也。夫不能自生,则无为之本。”(《天瑞篇》注)主张宇宙万有“以无为本”,但不主张无中生有,认为“有之为有,恃无以生;言生必由无,而无不生有”(同上)。万物皆是在“以无为本”的基础上,“忽尔而生”的。有《二十二子》本、《四部丛刊》本等,今收入中华书局版《列子集释》。 列子注书名。东晋张湛著。八卷。依向秀、郭象观点,兼取何晏、王弼之说和佛教教义,并引用《诗》、《书》、《易》、《礼》、《春秋》之文及古史传说,为注《列子》,倡言天地万物以至无为宗,认为“天尚不能自生,岂能生物?人尚不能自有,岂能有物?”“则有何由而生?忽尔而自生。忽尔而自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不知所以生,生则本同于无”。主张人应绝“邪想淫念”,做到“寂然玄照”,“与无而为一”。但又谓“治世之术实须仁义。世既治矣,则所用之术宜废”。说明其玄学思想已含有融合儒、释、道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