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有为上书看中国知识分子政治意识的觉醒 丁巳《复辟登极诏》是不是康有为拟定或修改 康有为与近代妇女启蒙思想 | 宋德华 王隆平 张媛 | 求索1997年2期 历史档案1997年2期 中州学刊1997年2期 |
论孙中山康有为建设中国的共识——以《实业 计划》与《物质救国论》为中心 | 马洪林 何金彝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2期 |
评康有为的商务活动 康有为与《诸天讲》 康有为的联满倒袁计划 论戊戌变法后的康有为与梁启超 康有为的政治改革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康有为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论 试论康有为的科技思想 康有为《大同书》人文精神的内部结构 康有为的用人观 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军事改革思想述论 康有为富国养民思想探析 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章太炎变法思想的异趋 康有为的旅游实践与旅游教育观 康有为对戊戌变法的一项否思 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论康有 为广州办学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 方志钦 蔡惠尧 林庆元 杨天石 齐春风 何金谕 马洪林 齐春晓 阎丹红 陈昕 陶季邑 齐春晓 王玉华 马晓京 张荣华 万平 | 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2期 史学月刊1997年5期 复旦学报1997年6期 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6期 学术月刊1997年12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期 北方论丛1998年1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2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2期 宁夏大学学报1998年2期 学习与探索1998年3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3期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4期 复旦学报1998年4期 北方论丛1998年4期 |
丘逢甲与康有为 康梁交恶溯源 康有为入宫拥立溥仪复辟质疑 康有为变法后的思考 康有为的科技观与培根的《新工具》 维新变法失败原因与康有为变法后的思考 “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康有为与严复:戊戌时代学术规范的逸失 佛学思想之于维新志士:以康、梁、谭为例 再论康有为与“君权变法” 康有为政治发展理论浅析 西方自然科学与维新思潮——论康有为、严复、 谭嗣同的变革思想 | 黄志平等 齐春风 王隆平 贾晓慧 何金彝 贾晓慧 郭秀文 欣文 李双璧 宋德华 白锐 朱义禄 | 台湾研究集刊1998年4期 史学月刊1998年5期 历史教学1998年5期 东方文化1998年6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6期 历史教学1998年8期 学术研究1998年9期 学术月刊1998年9期 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1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1期 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2期 学习与探索1999年2期 |
也论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 论康有为大同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论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军事改革思想 康有为忠君思想探析 | 汪荣祖 李爱峰 季云飞 陈可畏 | 历史研究1999年2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 军事历史研究1999年3期 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4期 |
显微镜与康有为哲学思想的形成 康、袁交往与戊戌维新新政治格局 康有为妇女观论析 戊戌政变前康有为的经济发展思想探析 | 任军 余桂芳 张华腾 马庚存 吴传清 | 史学月刊1999年4期 史学月刊1999年5期 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5期 江汉论坛1999年11期 |
慈禧缘何成为康有为的继承人 论彼得一世改革“心法”对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 响 | 苏全有 尹明攀 李育民 李斌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1期 安徽史学2000年1期 |
康有为、谭张孝与琼彩楼 康有为《突厥游记》稿刊本的差异及其成因 康有为的孔子观与今文经学的终结 丘菽园与康有为 | 蔡惠尧 戴东阳 刘学照 汤志钧 | 历史档案2000年2期 近代史研究2000年2期 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2期 近代史研究2000年3期 |
论康有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土耳其观与其联英策 康有为的“大中国观”与革命派放弃“驱除鞑虏” | 程恩富 汪桂进 陈鹏鸣 戴东阳 何志虎 | 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4期 安徽史学2000年4期 史学月刊2000年4期 史学月刊2000年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