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左舜生 | |||||||||||||||||||||||||||||||||
释义 | 左舜生1893—1969湖南长沙人 左舜生1893—1969中国青年党首领。名学训,别号仲平,以字行,湖南长沙人。早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任评议部主任,鼓吹国家主义。1925年参加中国青年党,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恶毒诬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发表《时事诤言》,替国民党的投降卖国政策辩护,被蒋介石电邀到庐山密谈。1935年又应邀到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任教,并被选为中国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极力为蒋介石的“先安内而后攘外”的反革命政策辩护。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政府国防参议院参议员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3月,青年党参加黄炎培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民盟秘书长。后因青年党企图破坏民盟,1946年被民盟开除。1945年11月,任青年党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1947年出任国民党政府农林部长。1949年4月逃往香港。1969年在台湾病死。 左舜生
左舜生
左舜生1893——1969名學訓,字舜生,别號仲平,筆名黑頭、阿斗,湖南長沙人,1893年 (清光绪十九年) 生。7歲入私塾,12歲入長沙官立第十八初等小學。1908年考入長沙長邑高等小學。1911年冬畢業。1912年春,入長沙縣立師範學校; 秋,轉入長沙外國語專門學校,學習英語,兼習日語。1914年秋,入上海震旦學院學習法語,三年後輟學。1917年秋赴南京,在同學黄仲蘇家任家庭教師。1919年初,加入少年中國學會,被推選為學會評議部評議員。翌年任評議部主任。1920年春,入中華書局編譯所任職,不久任該所主任,并主編 《中華教育界》、《少年中國》月刊及《少年世界》月刊。1924年9月,以少年中國學會會友身份,與曾琦、李璜在上海創辦《醒獅》週報,任總經理,負責發行工作。1925年春,加入中國青年黨。1926年7月,被選為青年黨第一届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26年秋,由中華書局資助,赴法國留學。1927年9月返國,仍回中華書局任職。1930年7月,與陳啓天在上海創辦《鏟共半月刊》。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又與陳啓天在上海創辦《民聲週刊》,主張“停止内争,一致對外”。1932年辭去中華書局職務,至復旦大學、大夏大學任教。1935年4月,應邀至南京中央政治學校任教; 同年7月,青年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旋於其寓所闢室成立現代研究室,附設圖書館,並發行《國論月刊》。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以青年黨代表資格被聘爲國防參議院參議員。1938年6月,任第一届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此後第二、三、四届均連任參政員。並在武漢創辦青年黨報紙《新中國日報》,一度任經理。1941年3月,任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秘書長。1945年11月,青年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選為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長。1946年1月赴上海,創辦青年黨報紙《中華時報》,及中國人文研究所,又恢復《青年生活》月刊;11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4月,任國民政府農林部部長。1949年4月去臺灣; 9月去香港,在香港創辦《自由陣綫》, 并先後在香港新亞學院、清華書院講授中國近代史。1969年9月去臺灣; 同年10月16日在臺灣病逝。終年76歲。著有《萬竹樓隨筆》、《近三十年見聞雜記》、《中國近代史四講》、《文藝史話及批評》、《黄興評傳》、《左舜生選集》等。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