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兵家
释义

兵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研究军事的学派。《汉书·艺文志》未列入诸子十家之内,而另立兵家,细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谋家、兵技巧家。创始人为春秋末期孙武。孙武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为吴将,助吴击破楚国郢都。他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他的名著《孙子兵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外所重视,号称“兵经”。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孙子兵法》十三篇残简,又出土《吴问》等五篇残简。战国时期兵家代表人物更多,著名的有吴起、孙膑等。吴起善用兵,曾任楚悼王的令尹,主持变法。其兵家著作,与孙武并列。孙膑曾任齐威王的军师。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孙膑兵法》残简,该书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思想。
兵家春秋战国时期研究军事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总述军事思想,主张“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强调“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兵阴阳类以阴阳五行论兵,多杂以鬼神助战之说;兵技巧类则以“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为主要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他们总结春秋战国战争经验,提出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包含有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现存兵家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起》、《孙膑兵法》、《尉缭》等。
兵家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后作为中国古代主管军事活动之官员、人物的总称。兵,本意是兵器。《说文》:“兵,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貌。”段玉裁曰:“械者,器之总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周礼》有“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郑玄注曰:“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凡国之军事,皆以兵为主体,故《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兵事活动渊源甚早,黄帝时代即“修德振兵”。凡兵,必兴师动众,至殷周之际,兵众多称“师”:《尚书·洪范》“农用八政”,其八曰“师”。《周易》有《师卦》,言兵众师旅之事,《周礼·夏官司马》专讲军旅。“兵家”作为一种学派,最先见于《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主管兵事活动的武官“司马”是兵家,统兵率众的帝王将相与谋士也是兵家。如上古黄帝、蚩尤、商汤、周武、姜太公、管仲、司马穰苴、孙武、孙膑、吴起等,及秦汉之后的刘邦、张良、韩信、刘秀、马援、曹操、诸葛亮、司马懿、檀道济、唐太宗、李靖、朱元璋、戚继光等。自西汉刘向、刘歆、任宏整理古代典籍之后,凡为兵事活动总结经验、著书立说者,既撰著兵法、兵书,亦皆称“兵家”。汉初张良、韩信曾序次兵法,从一百八十二家之中,最后“定著三十五家”。《汉书·艺文志》则具列“兵权谋”十三家、“兵形势”十一家、“兵阴阳”十六家、“兵技巧”十三家,共收“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其中“兵权谋”类的《吴孙子》、《齐孙子》以及归于“道家类”的《太公兵法》、《谋》、《言》、《兵》二百三十七篇(后之《六韬》、《三略》均出于此)是重要代表。另有被归入其他类别的《伊尹》、《太公》、《管子》、《墨子》、《荀卿子》、《军礼司马法》等,也是兵家著作的杰出代表。西汉时代,《太公兵法》与《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中两大主流学派:张良所学,为《太公兵法》;韩信所用,为《孙子兵法》。至汉末曹操撰《孙子略解》之后,《孙子兵法》即成为中国兵家思想学说发展的一条主导线索。注解《孙子兵法》者必以《孙子兵法》为基本依托,如三国沈友、王凌、张子尚,南朝孟氏,隋萧吉,唐李筌、杜佑、杜牧、贾林、陈皋,五代何延锡,宋梅尧臣、王晳、张预等,皆以注解《孙子》而成名家。此期自定体系的兵学撰著,如李筌《太白阴经》、许洞《虎钤经》、杜佑《通典·兵典》,曾公亮等《武经总要》,亦明确以《孙子兵法》为指导。故魏晋隋唐呈现出《孙子兵法》一枝独秀的局面。北宋神宗元丰年间颁行《武经七书》,以《孙子兵法》居首;哲宗年间又有吉天保纂辑《十家孙子会注》,其后,注解《武经》与《十家注》就成了中国古代兵家发展的主流。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