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司马昭 |
释义 | 司马昭211—265三国魏大臣,司马懿次子。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明帝时,封新城乡侯。齐王曹芳时任洛阳典农中郎将,转散骑常侍。曾从大将军曹爽伐蜀,又两度率兵抗蜀将姜维之进攻。兄司马师卒,继为大将军,专擅国政,日谋代魏。魏帝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甘露三年(257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外结吴国, 兴兵叛乱,昭奉天子及皇太后东征,平之。甘露五年曹髦不愿继续为其傀儡,率领宿卫数百人进攻昭。昭已有准备,使其心腹太子舍人成济杀髦,复归罪于济,杀之。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使邓艾、诸葛绪、锺会等率大军十八万灭蜀。同年冬,受封为晋公,享太原、上党等十郡之地。次年复进爵为晋王,又增封十郡。病死后,其子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昭被追尊为文帝。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