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包惠僧
释义

包惠僧1894—1979

湖北黄冈人
国民党员。中共一大代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脱离了党的组织关系。曾任中共武汉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主任,中共武汉区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军事委员会秘书兼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等职。建国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内务部研究室研究员,国务院参事室参事等职。著有《包惠僧回忆录》、《二七回忆录》等。
学名:包道亨
笔名:亦愚、鸣、栖梧老人、惠僧、雷、僧
化名:牟有德、杨一如、鲍一德、鲍怀深、鲍怀琛、鲍慧僧
别名:一满、包一亦、包一宇、包一德、包生、包怀琛、包悔生、包晦生、惠仙
混名:大炮

包惠僧1894—1979

曾用名晦生、怀琛,笔名栖梧老人。湖北黄冈人。曾为新闻记者。1920年在武汉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受陈独秀委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党的教育委员会、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1923年任中共武汉支部书记、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主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兼秘书、武汉区委员会委员长。自1924年起先后任国民革命军铁甲车总队政治教官、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黄埔军第三团党代表、教导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后到武汉任新闻检查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筹备主任。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脱党,在上海卖文为生。1931年以后,历任国民党武汉行营参议、军委会秘书、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参事、内政部人口局局长等职,1949年去澳门暂住,1950年入华北大学学习,后任内务部研究员、国务院参事等职。1979年7月在北京病逝。

包惠僧

包惠僧回忆录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444页
“一大”代表包惠僧访问记录
大革命时期的回忆
政教系党史教研室
包惠僧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2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8期,党史研究资料
第2集第217页
包惠僧不是中共“一大”广东代表
包惠僧是否党的一大代表?
包惠僧一大代表资格考辨
包惠僧出席中共“一大”身份问题考证
包惠僧和他的回忆录
包惠僧
大革命时代在黄埔
刘培琼等
永 之
索世晖
张 钟等
壮 辰
宋 越 路宝平
包惠僧
学术研究1981年4期
上饶师专学报1982年1期
争鸣1982年3期
江汉论坛1982年3期
书林1983年6期
黄埔军校名人传略第1卷第135页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第117页

包惠僧

关于包惠僧的中共一大代表身份问题
应承认包惠僧的中共“一大”代表资格
对包惠僧“一大”代表问题的再认识
包惠僧(1894—1979)
杨波
赵洪涛
吴兴农
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3期
理论内参1986年8期
史学月刊1999年4期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11页
包惠僧(1894—1979)
包惠僧(1894—1979)
包惠僧(1894—1979)
包惠僧(1894—1979)
范济国
廖盖隆等主编
陈予欢编著
京声 溪泉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63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143页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235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7页

包惠僧1894——1979

學名道享,化名包一宇、包晦生、包悔生、包亦愚、包一德、鮑一德、牟有德,筆名僧、雷、鳴、亦愚、栖梧老人,湖北黄岡人,1894年 (清光緒二十年) 生。民國初年,入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17年畢業後,在武昌任小學教員半年、鄉村小學教員月餘,遂改任新聞記者,先後任《漢口新聞報》、《大漢報》、《公論日報》、《中西日報》、《江漢通訊社》等報社特約外勤記者,後兼寫外埠通訊稿。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及新文化運動; 冬,在武昌發起組織湖北公民選舉監督團。1920年參加武漢共產主義小組,任支部書記; 12月任中共武漢支部教育委員會主任。1921年1月,由武昌赴上海,任中共中央教育委員會主任; 5月往廣州任《群報》撰述,兼宣傳員養成學堂學監; 6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在上海參加編輯《勞動週報》,兼工人補習夜校教員;10月任中共武漢支部書記,開辦徐家棚工人補習學校,又負責建立長江支部,任中國勞動組織書記部長江支部主任,組織漢口人力車夫工會、粤漢鐵路工人子弟學校、粤漢鐵路工人俱樂部、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1922年4月,任北京政府交通部密查員; 7月當選爲中共北京區黨委委員兼秘書; 8月改任交通部育才科視學,嘗兼北京《憲報》總編輯。1923年9月調武漢,任中共區黨委書記。1924年以共產黨員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 4月赴上海出席中共中央擴大會議; 5月奉派至廣州,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幹事,中央黨部黨員訓練班委員; 秋,兼任廣東大學師範部教員,並歷任大本營鐵甲車隊政治教官,滇軍幹部學校政治部主任; 迨黨員訓練班结束,改任蘇聯代表團資料室中文資料搜集員。1925年2月;任黄埔軍校代理政治部主任,後升政治部主任; 8月調任黄埔軍校黨軍第一師第三團黨代表; 10月參與第二次東征,隨軍進占潮、梅; 12月爲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26年春,調黄埔軍校入伍生部政治部主任,未及就職,即調軍校教導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夏,任黄埔軍校高級政治訓練班主任政治教官,後又任國民政府戰時政治訓練班班主任; 8月重返廣州,任第二軍政治部主任; 9月廣州國民政府任爲特派員。國民革命軍漢口行營新聞檢查委員會主席,旋奉委爲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籌備處主任,又兼招生委員會委員。1927年1月,任國民革命獨立第十四師中將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7月任總編輯,籌辦《前敵日報》; 8月南昌起義失敗後,脱離中國共產黨。1930年2月,任湖北省政府參議。1931年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議。1932年3月,調爲軍事委員會秘書兼中央軍校政治教官。1935年任防空委員會編審室主任,兼第四處副處長。1936年4月,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參事。1944年6月,任内政部户政司司長。1947年4月,户政司擴編爲人口局,任局長。1949年4月,人口局縮編爲户政司,任司長; 夏,移居澳門; 11月回北京。1950年初,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 12月畢業後任政務院内務部研究室研究員。1957年4月任國務院參事室參事。1979年7月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5歲。著有《二七工潮始末》、《包惠僧回憶録》。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