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伊明 |
释义 | 伊明(1913—1994)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名任之,笔名陈奕,弃扬、江布、阮潜等。1931 年考入苏州萃英中学高中部。后参加中共苏州外围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及南京外围组织中国革命互济会,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1933 年从江苏省土地局测量人员训练所清丈班结业,因在《申报》副刊发表影评《怒吼吧,中国》崭露头角。1935 年在上海复旦大学高中部肄业,任上海实验剧团舞台监督。次年成立雷电剧社为主持人。不久任明星影片公司宣传科影评员,并与赵丹等主演影片《十字街头》,饰演青年小徐获誉,又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公演话剧《雷雨》。1937 年加入上海业余实验剧团,参加救亡演剧队。次年在武汉加入国民党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中国电影制片厂,参编刊物《抗战电影》,编创两幕剧《白衣人》。后赴延安陕北公学高级研究班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曾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军政杂志》及《解放日报》编辑、记者,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驻会作家,兼延安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员。1942 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参与筹建延安摄影场。1946年参与筹建延安电影制片厂,与陈波儿合编电影剧本《边区劳动英雄》并任导演,随八路军三五九旅参加蟠龙战役并拍摄纪录影片。次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导,编写《电影编导简报》。1948 年著《电影编导简论》,次年编导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部惊险反特故事片《无形的战线》。1950 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创作《这就是证据》等电影剧本,后与柯灵合作改编夏衍话剧剧本《心防》,改编老舍话剧剧本《全家福》,编写纪录影片剧本《铜墙铁壁》,导演影片《我们是同志》《买牛》《天山上的红花》《革命军中马前卒》等。1981 年改编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为电影剧本。曾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1994 年获中国电影导演协会首届年会荣誉会员称号。编有《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